我看物流规划之诸侯分封:
我看物流规划之产业联动:
我看物流规划之产业联动:
产业联动:从“不差钱”到“不差物流”
方田
赵本山小品《不差钱》其实说明了两个道理,其一,“不差钱”是吃什么不重要,到什么酒店吃饭才重要;而如果“差钱”了,则只好与服务员串通起来唱戏了。其二,比“不差钱”更重要的,是只要有一个“姓毕的姥爷”,就都能上“星光大道”。用这两者来形容当下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动现象”,似乎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一年之前,在制造业风光无限之时,中国制造畅销全球,“不差钱”们似乎也就从来“不差物流”。然而自上演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一时间,好似制造业与物流业都到了危机关头,原本“不差钱”,如今成为处处都“差钱”了。这时,好像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似乎只有“产业联动”,才是帮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双赢多赢的“共度危机”模式。
而最近,国家出台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也已经明确,将鼓励制造业与商贸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从而释放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抓住机遇、苦练内功,在从促进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携手制造业,实现物流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实,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已非新鲜话题。但今日落实市场行为中,似乎依然步伐迟缓。据调查显示,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中国一般商品加工制造时间不超过10%,而90%以上的时间处于仓储、运输、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物流已经成为制造业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我们说“不差物流”,其实说的是怕企业“差物流”——物流业没有做好基本功课,制造业也就可能“不上你的菜”了。可见,要想使制造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对制造业提供服务,物流业需做得更细,要使每个物流环节都能流畅的服务于制造业。
从行业来分析,制造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延伸。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物流仍存在诸多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不高。所以,为了赶上“产业联动”这个时髦的“星光大道”,许多“不差物流”的企业,纷纷请出“姓毕的姥爷”来。
于是,这一阵子,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其一是“产业联动论坛”遍地开花结果,许多大型物流业与制造业,也是“吃什么不重要,上最贵的餐厅才重要。”许多传统物流企业,身上还带着“农耕时代血统”与“传统运输装备”,就登上了产业联动大车;许多制造业同样噱头,究竟要将哪些业务“联动”或“外包”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签下龙头企业、拿下本地最大的物流企业。而这些所谓“联动”的背后,总是或多或少能看到些“姓毕的姥爷”的影子,显然政府主管部门总是乐见其成的。
当然,也有的制造业企业不愿“产业联动”,而是坚持自己自营物流,原因显然就是“不差钱”。首先即使企业将物流全部外包出去,还是要有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其次是企业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管理思维影响,物流业也是许多制造业的核心,最后我国相关法规还不完善,有报道显示,制造业自营物流,可以获得更多抵税政策,而如果“物流外包”则反而会部分增加成本。所以制造业企业虽然知道物流外包的许多好处,懂得自营物流的高固定成本与内耗,但自营物流还是制造业的主流。目前制造业物流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制造业物流外包比例还比较低,另外,目前中国的供应链由制造商主宰,制造商过分强调博弈,较少考虑双赢或多赢,供应链难以协同。
国内制造业与物流业缺乏联动,使得制造业的物流需求得不到满足,而物流业也因为社会化需求不足而发展缓慢。要实现制造企业物流完全社会化,使国内物流业与制造业才能实现有效的融合,除了企业和物流企业加强联动外,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要及时调整阻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既有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创造宽松环境,实实在在地营造“不差物流”的“产业联动”。
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产业联动,是不是“不差钱”也就“不差物流”?是不是也要有个“姓毕的姥爷”,才能真正登上“产业联动”的“星光大道”?这才是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联动中,“不差物流”的命门所在。而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联动的最终目的,却正是“不差物流”。
相关博文:
我看物流规划之产业联动:
产业联动:从“不差钱”到“不差物流”
我看物流规划之诸侯分封:
百里候与千夫长建不成物流王国
五柳纪元26年3月24日
凌晨4点到5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