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应聘试讲自评

(2009-12-30 11:45:19)
标签:

杂谈

      前一段时间,隔三岔五地去往杭州××中学,为的是那艰难的工作!

    第一个关,是简历评比、资格认证、信息确认。我不知道能否称这为“地方保护主义”——浙江的学校招聘

教师,几乎同一色地“严格”要求生源地,宽放的则要求是浙江省生源,苛刻的还要求是本学校出去的生源;如

果是外地生源,则必须要求是“特别优秀”的毕业生。我是外地生源,但我非常自信,我就以那“特别优秀”的

严格条件在浙江一带横拼直撞。有些人说,这是傻子行为,然而我则认为,自己都认为自己不是特别优秀,那又

何必进入学校误人子弟。呵呵,最后一句话,别看是豪言壮志,却也包含一些愤世嫉俗,温州市第×中学的学生

,在我兼职的辅导学校里,每每做作业,都要口出脏话——“这垃圾老师!”我说,“你不能骂老师啊。”学生

马上回过来,“老师,我不是说你,我是说我自己的数学任课老师。”这个学校,我去投递过简历,它对生源地

的要求就特别的苛刻,我想这对学校的发展有利吗?
    很荣幸,我的自信与执着,让我闯过第一关!

    第二关,那是面试。也非常的荣幸,我把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挤出了局。我喜欢教师工作,我热爱教育事业。

在现实面前,我确实不能麻木的自信,我要保护自己的心灵,我要保护他人的自尊,所以我写下了这样的话——

“ 我特别地提醒自己,也提醒正在应聘中的你,找工作一定要保持‘乐观、豁达、平和’的心态,既不能悲观

地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更不能倔强地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优秀’。”

    第三关,那就是试讲了。虽然我一直成事家教辅导工作,一直在辅导学校任物理教师,但是这次试讲从正式

意义上说,确实是我的“人生第一堂课”。有人说,第一次上课肯定会很糟糕。然而我不这样认为,我平时阅读

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我对新课程理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我不应该很差。古人从书

院里出来,就能直接上战场带兵打仗,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就不能呢?
    在这里,我要对自己的“人生第一堂课”作出自评。
    我试讲的主题是《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的连接体问题》,这是一节练习补充课,新课程教材里没有对应

的章节。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学生进一步巩固牛顿运动定律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关于这一主题,我是十分熟悉的,我多次为高三的学生就这一主题,做过专题讲解。
    就我的了解,学生对于这一类题型,是比较难掌握的,因为这类题型在高考中都显得“灵活”,不是“死记

硬背”所能及的。然而,我面对的是一群刚刚步入高级中学高一学生,所以我必须讲得深入浅出,必须做好引入

,以期层层深入,做到循序渐进。
    其中,在教学评价中,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真正落实“自主学习”理念,是一项最为核心

的评价指标。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试讲中必须注意这一重要环节。
    就以上方面,我认为我的“人生第一堂课”,还是做得不错的。然而毕竟是第一堂,而且又是在试讲中出现

,由于紧张,在课堂质量上确实要大打折扣。我自己看到的不足有:整个课堂出现“前松后紧”的时间分配问题

,讲课细节中,出现板书方程式不流畅利索,授课中略微有些拖泥带水;另外,有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嫌疑,

从而不能克服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在试讲中,我能及时对学生做出激励性的评价,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欲,这应该是我“人生第一

堂课”的最大亮点。例如,学生们能口算一些简单计算,我及时给学生作出肯定性的评价:“××中学的学生非

常优秀,都有不使用计算器的良好习惯!”(我从学校的宣传栏了解到,学校要求学生不使用计算器),然后我

举了一个实际的案例说明,频频使用计算器带给学生的危害。说这个案例的时候,我计划要说得形象生动,以期

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和教育的双重目的。我计划中的演绎如下:
    “有一次,我辅导我自己的学生,一道题其中运算到这样一步……(我在黑板中板书:……=9/3=)”;
    “你猜我的学生怎么着……”我模仿学生按计算器的情节,以及学生得意的表情“老师,等于3.”
    “哦,你按了计算器才知道啊!”
     学生很不好意思的回答道:“老师,不按计算器也知道。”
     虽然课堂上确实让学生笑了起来,但还没有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轰动”效果。这是我的表演能力所

局限的。这告诉我,教师适当地提高一些“表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在讲授“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种方法”时,我有意的拖延表述“解决连接体问题有两个常用的方法…

…”。上课之前我了解到,我试讲的班级是一个重点班,学生基础很好。于是我想这样的班级,肯定有学生具备

自学的能力,他们会自主地阅读些课外辅导资料。所以我可以利用此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以期达到激励的教

育目的。不出我所料,确实有部分同学能说出“整体法”和“隔离法”这一解决连接体问题两种常用方法。

    从自信中看到不足,从不足中重振自信,这是激励我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推进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