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何夏 败也夏何
何存中老师的文学成就,黄冈文坛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往后100年,是没有人能超过何老师的。
刘醒龙主席说,作家要有定力,作家写作是和孤独对抗,作家写作不能被评论家左右。[让我看看][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何老师和夏教授就是纳什平衡,成也何夏,败也何夏。夏教授的评论指导了何老师达到了文学创作的高度,又同时影响了何老师更加上升的高度。说通俗点,夏教授就是何老师的天花板。[让我看看][让我看看][让我看看]这话不是我说的,我没得这个水瓶。
何老师的小说写得真好。“五月桃熟了,叶里都是果,风里尽是鲜。”这样的文字我们哭都哭不出来。
一点没错。这个世界是声音做成的。清早起来露水大。火龙岗上,望天湖边的米贩子垸。风中都是声音。那些声音,像露水落地,像花儿开放,都是荫静悄静的。耳朵对嘴巴听,嘴巴凑着耳朵说,眼睛像天上的星星,面部表情,夸张而且神秘。“听细枝儿说没?疤爹要‘走’了。瞪着眼睛望着天,不肯咽气儿,等着子孙们赶回来,临‘走’之前有话说。”一餐做早饭的时间,三代的女人们,就把消息传遍了整个垸子,现场直播,比发微信圈来得还快。
上面那段文字,换咱们写,一句话“村子里谣传疤爹快死了。”可是何老师把这句话传播写活了,你好像看到这句话如同一缕青烟,从人们的嘴巴飘到另外一个人的耳朵,在空气中飘荡,寻找下一个宿主似的。
关键是咱们写的字不值钱,十个字的内容被何老师写成200字,何老师这样的大师级作家,一个字好几块呢。[让我看看][让我看看][让我看看]再加上刊物上发表了,又是文集,又是作品汇编,一个字,赚几道钱。[让我看看][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何老师告诉我,《沙街》是二十五年前写的。现在看来,虽然是离现在很远的“路线教育”题材,一点不过时,看得很过瘾。因为里面没得坏人好人,熊组长、戴副组长、懒龙叔、陶叔。。。没有写他们一个词的坏话,也没有一个褒义词去写他们,都是赤果果地写人写事反映出来的人性。
人性是什么,“贤良方正”。一部作品,不“贤良方正”,不可能成为经典。[让我看看][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何老师快70岁了,浑身上下充满荷尔蒙。我们经常看到他讲故事时,泪流满面。有时候又拍案而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性情中人。
如今,人们掌握的文字表达是没有问题的。起承转合,通过训练,或者写多了,也能体会。可是,不停地写,不停地出作品,靠的是激情和荷尔蒙。
何老师是座大山,咱们这群小虾米只能高山仰止。写作是要天赋的,老天爷赏饭吃,天命不可违。咱们努力过,写过,发过,快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