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读者期刊出版中心 编辑
喜欢看杂志的朋友想必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以前遍布城市大街小巷、公交站台、学校门口、菜场市集的报刊亭、书报摊在不经意间变得越来越难寻迹了。突然有一天,你每个月定期去买杂志的那个小书店变成了一个摩登浪漫的小咖啡厅,亦或你顺路路过、顺手翻翻、买下一本杂志的书报摊变成了给手机贴膜的小摊点,老板喜滋滋地说:“比以前挣得多了!”
如同学生时代同桌要转学,如同多年的老街坊搬了家,这样的情境不免让人有些伤感。
悲观的同行说:“这全都怪互联网!”乐观的同行说:“幸好还有互联网!”我们属于后者。
于是,2014年下半年,我们在2015年的杂志订阅中全面引入了淘宝和微信的订阅平台,开始了这项既熟悉又陌生的工作。说熟悉——网购乃大势所趋,我们大家也都是“骨灰级”淘宝买家了,平时凑单购物、相互推荐好店也成为同事们之间除了分享零食、适度八卦之外的例行休闲活动;说陌生,这是我们第一次以店主的身份出现在淘宝和微信这两个平台上,再加上杂志订阅不同于其他商品,往往一次下单意味着来年全年的精心打理,这让我们慎之又慎。
从团队配置到平台搭建,从方案制定到推广执行,从单位领导到具体执行的同事,大家在没有太多经验的情况下,尽量将每一个细节考虑得周到细致,让读者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在线下单。杂志利很薄,我们在能够接受的程度上,尽可能将网络订阅的价格定得低一些,同时我们选择采用邮局平邮这种较为实惠的寄送方式,这样我们就能为每位订阅读者包邮,一来让读者们享受到优惠,二来也是希望网络订阅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尝试和接收。嗯,一切都很美好。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逃不脱冷不防出现的“然而”二字,我们的“然而”出现在了物流的环节上。这是我们在尝试网络订阅之初就最最担心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无法完全控制这个环节的执行,最终的执行效果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合作方,除了反复沟通确认、尽可能明确权责防止问题出现、按时发货和不断敦促之外,我们总有点儿“有劲没处使”的无力感。
杂志订阅季的结束同时意味着一整年的后期发货和配送的开始。今年,确实也有少量的读者通过网络、电话向我们反映物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送货过程慢——平邮一般需要10到15天的配送时间,如果遇上一些节假日,可能就要花上更长的时间,这有时会耽误了读者阅读我们的杂志;比如,收不到杂志——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了,平邮的系统不为每一件邮品配置相对应的邮寄单号,没有办法追踪具体的投递过程,这往往造成读者没有收到杂志,我们却又一头雾水;杂志送到了目的地却扔在门房没人领取——因为平邮的邮寄费用低,邮递员送到货物之后往往放进邮箱或传达室、门房之类的地方而不会打电话通知收件人本身,这也让我们的很多读者错过了当期的最新杂志……在这里我们毫不避讳地抛出这些问题,是希望对可能遇到了同样问题却没有联系我们的读者做出说明和反馈——希望你们可以感受到:我们感到万分抱歉。
而对于向我们反映了这些问题的读者,我们也都尽量在第一时间对丢失的杂志进行免费补发,而为了确保补发的杂志能够尽可能及时和准确地到达读者手中,所有补发件一开始都采用挂号信的方式寄送,这样就可以追踪到物流过程了,再后来索性都采用快递来补发,仅仅是希望这些读者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歉意。
2016年的订阅又开始了,网络订阅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光要坚守这一块阵地,还要打一场漂亮仗。2015年的订阅让我们有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我们今年的工作比去年多了许多自信、笃定和对细节的把控。
今年的网络订阅,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也争取到了集团对订阅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下定决心解决去年出了问题的物流环节,推出了【你付快递费,免费看杂志】的优惠组合——明年的每一期杂志,我们都将采用快递的方式寄到你的手里,而且你支付的费用也远远低于实际价格,我们还会赠送一份小礼品给你。快递寄送,时间缩短了,过程可以追踪,寄到了就会有快递小哥打电话通知你——不是有句话说“我们和快递小哥是那种不洗头就可以见面的关系”嘛——我们希望你能最方便、最省心地收到每期的杂志,当你在手机上完成一次下单的动作之后。
我们万分感谢今年仍然选择在淘宝和微信上订阅我们杂志的读者,我们去年做得不够好,他们却相信我们今年可以做得好;我们也感谢那些第一次在淘宝和微信上订杂志的读者,他们以前没有和我们打过交道,却把信任交在我们手里;我们感谢你将这篇文章读到了最后,给了我们注视的目光。
当我写完这些文字转头望向窗外,秋意正浓,阳光好得好像下一秒就要遇见你似的,我开始想象,2016年的每个月,你接到快递小哥的一个电话,小步快跑去迎接我的那种快乐,真好,真好……
二零一五年 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