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居然也做代购?!

(2015-05-28 16:39:50)
标签:

杂谈

你居然也做代购?! 
 文_任盈盈

 

那天下午,我受邀去渥村小姐妹Amy家喝咖啡,见面时居然吃了一惊。

这家伙刚从多伦多度假回来。整整一周的复活节假期,她把老公、孩子全抛在婆婆家,自己则像个购物狂般奔赴各大商场和奥特莱斯(特卖场),每天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发布大量奢侈品包包和衣服的照片,为国内朋友们代购。我本以为整天打扮得像花蝴蝶一般去商场购物是一件极其享受的事情,哪想到这家伙居然满脸大包,还有两只熊猫眼,声音也嘶哑了。

别说咖啡,就连白开水都没有,Amy随手拿个玻璃杯在水龙头下接了杯水递给我,然后坐下来疲惫不堪地大喘气。

我惊讶坏了。这个生于1980年的南宁姑娘远嫁加拿大七年多,和老公语言不通,和加拿大的极端天气水火不容,却生了两个孩子,换了三套房子,修了两个菜园子,从哭着分不清酱油和醋到现在能轻松烤出美味泡芙和各式西点……在我看来,她简直是个“无坚不摧”的中国女超人。无精打采成这样,倒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Amy解释说,全是代购惹的祸。

Amy做代购快3个月了,生意不错。这回去多伦多,因为那里品牌多、折扣力度大、快递方便,这一个星期的假期,她基本24小时连轴转。白天跑各个打折店扫货,晚上和国内买家用微信联络,饭不做了,孩子不管了,就连觉也不睡了,天天盯着手机。以至于她好脾气的加拿大老公愤然宣布:“这不是度假!下一次,请不要带着你的工作和我们度假!”

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但是话虽如此,Amy的眼睛却炯炯有神,一向爱抱怨的她不仅不抱怨了,反倒细数起加拿大的种种好,比如民风淳朴,商家众多,东西便宜,退换货容易……抱怨了七年,她突然像变了一个人般,开始享受加拿大的一切了。

我的内心开始“蠢蠢欲动”。截至今天,我已经来到加拿大整一年了。按照移民心理学来讲,我已经度过“兴奋期”,进入“迷茫期”。毕竟四季风光已经领略,再美的自然风景天天见也只是寻常,想到置身于异国他乡的人生定位与方向,我不知所措。我突然说:“要不我跟你学做代购?”

Amy吓了一跳。要知道,我一直看不起代购,觉得它既没有技术含量,又没有国际范儿,完全上不了台面。但是整天坐在香薰室里听音乐、喝茶、灵修才叫文艺吗?难道成天讨论天使投资、众筹才算“高大上”?说实话,我对这样的生活方式厌倦已久。

还记得那个傍晚,我缩在房间角落发布第一组COACH女包的照片。不过几十个字的微信文案,我却反复写了近一个小时,写得满头大汗、面红耳赤。按了“发送”后,我羞愧得几乎要躲进被窝,生怕被人发现。

令我意外的是,代购消息发布到“朋友圈”,反响居然很热烈。有些朋友好奇地问价,更多的朋友则问我为什么做代购。最好玩的是一个高中同学,许多年没见面,也没联系过,他居然回复:“发生什么事了?缺钱吗?需要支援不?”

朋友们相当“给力”,不到两个小时,便卖出了五个包包。只是老公下班后帮我算账,发现我居然忘了计算13%的购物税,之前的略有盈余立刻变成亏损。但这可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自己做生意挣钱而不是靠单位发钱,这足以令人振奋。

接下来的一周,我也变成了购物狂,每天奔走于各大商场与折扣店之间,收集优惠券和打折信息,一听到哪里有清仓,赶紧杀过去扫货、拍照片。加拿大绝对是购物者的天堂,所有商店都是至少3 0天内无条件退换。有一次我在沃尔玛给女儿买连裤袜,回来拆开试穿后发现小了,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退货,连连道歉:“不好意思,我的孩子试穿了。”可是负责退货的大姐居然反问我:“如果不试穿,你怎么知道合不合适?”

正是这种绝对信任的商业态度催生了大量的中国代购。大家看到畅销款先买回家,反复拍细节图,然后放在“朋友圈”,如果无人问津,那就过两天再退掉,一点儿损失都没有。

(三)

Amy说做代购第一次会感觉羞愧,但渐渐就习惯了,甚至会上瘾。做代购一个星期,我的人生来了一次彻底洗牌。

我无心“享受当下”了。我不再看花,不再看天边像水彩画般的云,不再看小松鼠、小野兔在后院里跑来跑去,不再烤饼干,不再烧排骨,甚至连孩子的睡前故事也懒得读了,而是天天耗在手机上。

Amy也一样。她不再邀请我一起研究如何做鱼丸,如何烤蛋糕,不再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听故事,每每我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总是她的加拿大老公:“我不知道她在哪里,她购物去了。”声音有气无力,无可奈何。

有一天,老公找我谈话,说如果我再做下去,家里的房贷都还不上了。我大吃一惊,连连抗议,我明明在赚钱啊!

老公拿着计算器让我算账,可完全是一本糊涂账,所有的购物发票东一张西一张,所有的报价也都颠三倒四,有的忘记加运费了,有的忘记加税了,而汇率一直在涨,今天有利润的明天便是亏损,而且国际转账还要收高额手续费……

我听得傻了眼。

这还只是小事。痛苦的是,我的“朋友圈”正在发生微妙却深刻的变化。我突然发现我看不到有些人的更新了,突然发现我跟一些朋友说话再也收不到回音了,突然有朋友直接评论我的图片:“干吗啊你,天天放毒吗?”

也有一些朋友热烈捧场,一些十多年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联系密切起来,我们每天互相关注更新,而且经常闲聊家常,当然也有一些新朋友加入。

而多数远离我、拉黑我的都是曾经可以“灵魂对话”的知心闺密们;积极捧场、密切关注的,多是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老乡。这个发现令我吃惊。

或许,关系越珍贵密切,越不经摔,无论爱情还是友情。

节选自《读者·原创版》2015年第6

6期杂志已于522日全面上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