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7月12日

(2013-07-12 16:40:20)
 致终将离去的李帆  文_王飞
    听说李帆要结婚的消息,大家都很震惊。作为同事,我们朝夕相处,居然都没有发现李帆正在恋爱、已然不是单身青年的蛛丝马迹,这种低调与李帆一贯的风格相去甚远。同事们纷纷打探,李帆什么时候有女朋友的?怎么交到女朋友的?要不是李帆一直不用智能手机,我们一定会怀疑这个女朋友是他用微信信手摇来的。

3 年前,因为时常在睡梦中被牛肉面馋醒 ,口水打湿枕巾,李帆离开深圳,返回兰州,加入我们这个团队。我还记得他在求职简历中这样介绍自己:“一个热爱美食的人 ,必定是热爱生活的。”曾经以为他是那种很在意生活品质甚至有点小资情调的文艺青年,相处久了,我们渐渐发现,这个从大城市来的人,虽然一直以文化人自居,但还真是不讲究。

他穿西装背双肩包,在雨天奋力地蹬着一辆没有挡泥板的单车。等他到办公室的时候,我们赫然发现,他的后背甚至发梢上都是泥点子。那一上午,我脑子里都是他弓背蹬车,身后喷着一条愤怒的泥水柱的情形,每一个乘车经过的人 都会把脸摁在车窗上,惊得目瞪口呆。

他不在意别人如何调侃自己,只要有利于“剧情”就乐于牺牲。当然,他也没少调侃别人。几乎他的每个朋友从情感到工作的倾诉,都被他写成文章发在报刊上赚了稿费。甚至,他连自己的老妈都不放过,我就看过很多关于李帆妈妈的幽默故事。

所以,在婚礼上,当李帆妈妈热情地对我说:“哎呀,我经常在杂志上看到你的名字。”我真诚地说:“阿姨,我也经常在杂志上看到您。”我们双手紧握,有种神交已久的惺惺相惜。

即便是结婚这件事,在李帆这儿似乎也略显“潦草”。作为一个屋檐下的同事,我居然连喜帖也没有收到。婚礼将至,我比新娘忐忑—他为什么不邀请我呢?终于,在婚礼前一天,我收到了他的短信,开头写:“差点忘了告诉你……”

电视剧《先结婚后恋爱》里,范伟饰演的滕飞有句口头禅:“讲究。”其实,过于讲究,难免坠入循规蹈矩的窠臼,生活了无生气。倒是因为不讲究和勇于自嘲,李帆给我们奉献了很多当时开怀大笑至今回味无穷的段子(不了解的读者可以翻看之前的“编辑部的故事”感受下)。

婚礼上,戴着30年前金价暴跌时老妈抢购的金戒指的李帆频频举杯,兴奋到仿佛微醺。直到现在,过去的种种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曾经,李帆在每个工作日带着实习生们(几乎都是女生)去食堂吃午饭。现在看来,那并不是“图谋不轨”,而是出于“师者”的关心和男人的慷慨。

曾经,李帆总在休假的时候前往深圳,还抽空拜见“金主”,最终促成对方为会宁农村的孩子捐助82套棉衣。现在看来,当时并非故地重游抑或去香港做“水客”,而是因为一份牵挂。

曾经,有人说我俩的体形相似,这话让我们都觉得自己很吃亏。去年夏天,每个中午,李帆都会去公司的健身房跑步,身上那条棉质的平角裤,短得让人无法直视。是什么力量让一个男人穿着“内裤”(虽然李帆坚信那是短裤)奔跑瘦身?唯有爱情。

都市里那么多牛郎织女。异地恋的两个人,最终走到一起,多好!

只是,他将要离开我们重回深圳了—在做《读者·原创版》第100期杂志之前。这总让人觉得不够圆满,我们本来还可以一起做更多的事情,采访、策划、公益活动……

作为日后或许会以兄弟相称的前同事,我特别希望他幸福。但是转念想到编辑部只剩下我一个男士,今后有重体力活儿时再不会有李帆施以援手,我还是不禁悲从中来。

告别  文_李帆

由于王飞把我要离开的消息昭告天下,近一个月来,我不断收到大家的问候。能被这么多人嘘寒问暖,我真的很感动。有人很关心我今后的就业,由于手头事多,我还没顾得上仔细考虑。4月份参加“百变大咖秀”节目录制之后,我觉得“模王秀团”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要视我的体重而定,如果再胖一点,我就扮罗永浩;瘦一点的话,就扮张雨生好了。

 

临行之前,事情自然也不少,而最重要的,就是编辑大家现在看到的第99期《读者·原创版》。坚守了这么长时间,这个数字实在让全体同事感到振奋:都第99期了,离第100期还会远吗?好吧,如果大家还没有理解我的暗示,那我就明说吧:准备收藏的同学们,你们可得抓紧啊!

前段时间部门组织见习生招聘,一时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让我回想起自己当初的面试,也很有意思。我大老远坐飞机回兰州,主编见面就问我身体如何,能否适应高强度劳动。我当时对“高强度”这三个字还不太理解,以为只是经常加班而已。但我爷爷从小教导我,能吃饭的人也很能干活。所以,我把主编请我们吃饭看成附加面试,差不多吃了两斤手抓羊肉。吃完,我擦了擦油光光的嘴,心想这下主编应该满意了吧?这事确实给主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每逢聚餐有剩菜,他就会叫我把它吃掉,以免浪费。这件事给我的教训是,人一定要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

仔细盘点了一下,我走之后,部门的平均身高会提高一些,英俊指数也有所恢复,当然,大家也失去了一个优秀的饭局演讲大师。自从第一次去库房搬杂志,我就理解了“高强度”的全部含义,确实有体力因素在里面。部门里女多男少,所以女同事们干的活儿不比男人少,话说我刚开始看到她们搬箱子还暗暗惊讶。身为男人,你好意思干得比她们差吗?仅有的几个男同事只能超水平发挥,时间一长,我们每人都有一把好力气,尽管如此,还是有力不能逮之感,而我走了之后,搬箱子就少了一个壮劳力。直到上周,我看到新来的见习生一只手提起满满一箱杂志,就像拎鸟笼子一样轻松,顿时,我热泪盈眶,心想,这下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说到离开,确实有点惆怅,其实,就我个人的理解,只是换了一个环境。在一个交通和通讯如此便捷的时代 ,“离愁”这个词已经没有古时那么伤感,而我和《读者·原创版》的故事,还在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