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奇心与责任感最重要—访麻省理工中国面试官

(2013-07-02 15:54:33)
标签:

休闲

特别报道

麻省理工

留学

分类: 《读者·原创版》精彩选文


   好奇心与责任感最重要

   访麻省理工中国面试官


                                                     _ 张海龙  好奇心与责任感最重要—访麻省理工中国面试官

      麻省理工这样的世界顶尖名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确培养出一大批高智商的孩子他们如何才能进入麻省理工这类以创新为价值观的名校

蒋佩蓉女士现在担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首席面试官她表示麻省理工看重的学生肯定不是只会考试的那种她这样谈麻省理工学院的使命与价值观

MIT的使命一致愿意通过科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请记住有许多办法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不会期望一个15岁的申请者能治愈世界上的疑难杂症游说参议员改变不良政策是改变了世界给一个小孩补习数学同样也是改变世界

另外一位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面试官石岚女士来到杭州为我们讲述10年来她参与的麻省理工学院在中国招生面试的故事从中也可看出麻省理工学院所代表的美国顶尖名校选择学生的标准

每年能进MIT等名校的学生非常有限但教育其实不局限在课堂上特别是现在有了IT技术的支持后全世界的人都有机会共享最优质的教育资源MIT和哈佛合作的公开教育平台正在为此努力更值得我们一起去努力的事情是通过对MIT学生家长校友教授的系列访谈通过他们具体的事例来探讨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弘扬MIT创新务实融汇科技和人文的精神这样即使99的孩子进不了MIT他们依然可以带着好奇心使命感爱和慈悲去探索和学习为这个世界带来有益的改变

从周东亮和洪云祥的故事可以看出他们的成长与道路其实非常不同麻省理工想要的其实就是这样非常不同的孩子说到选择标准我们首先要看孩子有没有梦想有没有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无论科技人文地理历史还是自然你一定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这才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在今天所有的知识系统都在不断更新驱动力就是好奇心比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南京男孩特别喜欢发明创造他给我展示了他的很多作品看得出来他的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很强也想用自己的发明给周围带来有益的变化他每天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张学习之外还要花3个小时看各种科学资讯在论坛里和志同道合者交流在我看来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今后要做什么

其次就是要看孩子有没有责任感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不是只为自己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还要为别人多做一点事情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你也要有帮助别人改变身边世界的责任感我遇到过一个上海女生她初中时做过小记者采访了很多人与人沟通的能力非常强不用很长时间她就能激发你的谈话兴趣她也非常善于探究人的内心我在面试时问她在她的采访经历中有没有一个故事特别触动她让她想去帮助别人她想了想是杂技团里的小孩子那是她的同龄人训练很苦家境很困难但没有第条道路可以选择我看到她的眼神能感觉到她的成熟超越了她的年龄显而易见这种责任感来自于她的观察与思考还有广泛和深入的阅读她是个有思想的女生

除了好奇心和责任感之外其他品质也很重要比如主观能动性在这方面中国孩子总体比较弱因为凡事基本上父母都安排好了教育体制给的选择余地也不多但即便如此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主动性非常强的孩子他们总能创造自己的机会与资源不管成败都能获得很多经验对于那些懂得主动利用身边优势的学生而言MIT的资源几乎是无可比拟的MIT喜欢那些有成功的雄心与计划但也不怕失败的人只有承担过风险的人才能真正学会拥抱变化因为风险虽然常常导致失败但它同样也会带来成功如果你持续保持专注不放弃梦想最终会实现

再就是团队合作能力面试时我们经常会让孩子讲讲他与周围的人如何互动如何与同学老师父母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士打交道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碰到这样的故事就是这个孩子很优秀但最后未被录取录取不是成绩好或者担任过学生干部职务就行还要看你在团队中如何表现以及你能给社区带来什么MIT由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共同组成这里的人互相照顾能主动为他人解决困难这样才会形成合力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为团队增添一些有趣的因素无论是气质幽默感还是令人信服的经验或是天赋才智兴趣和成就我们寻找的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团队能相互激励所以不要把与你同时期申请的同学当成对手你们应该是队友

身为麻省理工学院中国面试官我十年来也差不多见过上百个中国孩子所有决定要申请麻省理工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都很好也都有比较丰富的社会活动经验但我上面所说的好奇心与责任感还是表现不够有些孩子是被动的选择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志趣所在总体来比较的话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比较谨慎但在长期竞争环境中出来后都很自信知识面相对较窄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忙于参加竞赛和做功课了国际学校的孩子视野相对开阔见多识广去过的地方也比较多很多公立学院的孩子会喜欢谈论自己对中国社会的责任感等很大的话题国际学校的孩子谈宏大话题的就少很多个人兴趣与志向上谈得多一点其实这也无关好坏与价值评判只是一种简单的对比说明教育模式与切入点不同给学生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原文刊载于《读者·原创版》2013年第7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