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坚,笔名临安,曾在本刊发表《你在哪里》《潜流》《无常》《在船上》等多篇关注社会人生的小说。
朝花夕拾
文/吴坚
耐着性子读小说,不是件易事。毕竟,这一体验方式所依赖的历史环境、物质条件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那么,曾被人称为“社会研究方式”的小说会走向哪里呢?还会有人把它看做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吗?还会有人轻易赞同作者的认知吗?其实,这未必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我看来,小说在读者和作者的互动之间,早已走向了我们自身。开阔、宏伟的叙事不一定是它的主题,阐述论说抽象的主旨也未必是它的唯一使命。关于他和她、你与我的个人流变和故事已在夹缝中补充了小说的内容。
这时候的小说,观照的是我们忘却的记忆、遗落的剪影和秘密的随想,正所谓“朝花夕拾”。我们在前行的同时,有太多的往事和经历被湮没,而这恰恰构成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命体验和社会位置。我们不一定会苛求其间的对错与得失,但适时的回望却能带给我们自身以慰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铺陈和记叙就是小说的一切。如果一切仅止于此的话,不免有些随意和放任。恰如生活的难以预料一般,小说也应是带着些转折和意外的。归根结底,我们期待的是浓缩的戏剧性,而非情感和记忆的无边蔓延。仅仅靠复述来还原生活,未必能激起我们的阅读欲望。如同跟随一个两眼茫然、自己都不知往何处去的带路者,我们也将在那文字森林中,迷失应有的方向,丧失前进的动力。
可话又说回来,刻意并不是小说转折的基础。转折的动人处也不在于猎奇,而在于情绪的中断甚至逆转。由是,小说所依附的每个个体,都是一部被转述或尚未被转述的传奇。
与此同时,就是在这些欲说还休、似假亦真的自说自话间,可知与不可知的生命逻辑恰被无声地书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