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692
  • 关注人气:24,5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有话说——爱心的力量

(2008-04-16 14:35:07)
标签:

杂谈

分类: FacetoFace-面对面
爱心的力量
文/刘燕
 
   那天,一位相熟的作者发过来一个文档,说:“你们见得多,帮我看看这个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我就登到博客上,也算帮了忙吧。”这是一份地址汇编——全国各地需要接受捐助的地址名录,后面附有详细的所需项目——钱、衣物、文具等。接收者有学校,有NGO,也有地方民政局,很仔细地看了看,的确都是贫困地区的。于是,就很谨慎地实话实说了:“这些地区确实需要帮助,受捐者也多为公共团体和单位,应该……”
  我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我们都明白,我要说的无非是——应该不会是骗人的吧,捐出的钱应该能用到该用的地方吧,我们应该能帮助一些人吧……可是,谁知道呢?我们都明白,“应该”并不代表“一定”,好的愿望也未必就能带来好的结果。这种心情,与张丽钧《行善的理由》中提到的那位学者一样——担心自己的钱被“抽条”,担心受捐人是否配用善款。
  而且,相信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可是,我还相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缺少的不是爱心,也不是能力,而是将这爱心和能力转化为实际效果的具体行动。
  于是,关于行善,就陷入了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是“义工”、“慈善”、“义卖”、“支教”等词语的风行,另一方面,却是大多数人在此类行动中的缺位。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会为那些志愿者的豪气干云而激动,比如丛飞,比如“13义士”,可是,如果要把这些行动落实到自己身上,就会产生诸多顾虑,除了上面所说的对于行善本身的担心之外,还会为自己的时间、金钱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作为旁观者,以激动、冲动、“欲动”开始,却以“无动”为最终结果。我们的爱心,往往是没有力量的。
  张丽钧的另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饥饿网”,在这个网站上,你每点击一次,饥饿者将得到1.1杯食物。你无须付出金钱,也无须付出劳动,你需要做的,只是一次点击,且每天只能点击一次。因为,“对饥饿者的那份惦念不应该仅仅是心血来潮时的‘倾囊相助’,它更需要一份天长日久的挂怀”。
  从对网站的一次点击开始,至少,我们已经开始去做些什么了。这样,我们的爱心,才会有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