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有话说——成长

(2007-09-12 17:44:13)
标签:

生活记录

分类: FacetoFace-面对面
成 长
文/王飞

编辑有话说——成长
  
 “你好,我是汪涵。”

  尽管已经做足了准备,但当电话里传来那个熟悉的、在电视里听过无数次的声音时,我还是怔了一下。

  这是《读者》(原创版)的第四次专访(之前已经采访过徐本禹、俞敏洪和Acosta)。和同事讨论选题的时候,我提出要做一期与选秀有关的访谈,内容以分析选秀这种社会现象为主,采访对象可以是选秀歌手、选秀节目评委或其他知情者。
 
  “选秀”这个话题,问题很好设计,关键是能否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
 
  找谁呢?当然是越大牌越好。很巧,朋友的朋友参加了一个选秀活动,而且和那个比赛的亚军十一相熟。
 
  可爱的十一爽快地答应接受采访,并允诺联系她的评委柯以敏。一周后,十一给我电话说抱歉,她小心翼翼地问我:“柯老师一直联系不到,你看,汪涵可以吗?”
 
  汪涵!当然可以了!
  我联系到汪涵的经纪人,对方表示愿意接受书面采访,后来又说,汪涵因为工作繁重,希望改为电话采访。
 
  我有些犹豫,毕竟之前没有和采访对象直接对话过,但又不想错失这个机会,于是答应下来。
  放下电话,去找主编商量“对策”,没想到,他直接拿出录音笔给我,说一句:“好啊,电话更直接!”得,还能怎么办呢,电话就电话!
 
  毕竟是第一次,心里难免有些忐忑,担心录音笔会不争气,担心个别有“攻击性”的问题会使气氛尴尬,当然,也担心“大哥”耍大牌,让我无力招架。
 
  我打了电话过去。电话那端的汪涵虽然是在录制节目的间隙紧张地接受采访,但他非常谦和、耐心,妙语连珠,对尖锐的问题没有不满,亦不回避,说话的分寸却把握得恰到好处。整个采访过程都很轻松愉快。
 
  这项任务,就这么完成了!
  一个月后,著名作家叶兆言来兰,第二天就要返回。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准备,我们前去面对面采访他。
 
  仍然是第一次,但在去采访的路上,我已是自信满满。
 
  2007年9月,《读者》(原创版)创刊三周年。三年来,和《读者》(原创版)一起成长,于我而言,是件幸运的事。
 
  “三”这个数字,总让人生出无限遐想。道家有云,三生万物。有无数的可能,值得我们期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努力为您呈献精彩内容。希望我们的工作,为您带来更多美好时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