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者·原创版》精彩选文 |
选秀,痛并快乐着的小小里程
本刊记者 韩 亚 实习记者 张雯淇
《读者》(原创版):怎么看待选秀节目为大众提供的这条成名之路?
汪涵: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是中国人口众多,这样的机会和平台和如此庞大的人群不相匹配。所以当这种以全民海选为基础的选秀节目出现时,就一定会引起人潮的涌动和眼球的追随。参加的人觉得自己的能量得到释放,观看的人觉得荧屏是如此丰富多彩。而且,每个观众可以亲身参与一个明星的成长过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明星。他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某某某是我们的。
《读者》(原创版):无论是为了追梦还是想要成名,选秀都被认为是一条捷径,走捷径不好吗?捷径也是一条路。
汪涵:一个人只要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他取得的任何一点成功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况且,这些参加选秀节目的选手,也在不断地努力和超越自己。这些所谓的捷径,是传媒提供给他们的,而这条所谓的捷径,也只是相对于那些成功了的人而言。大量没有成功的,又怎么会认为这是一条捷径呢?他们只会认为,这是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出现的一段痛并快乐着的小小里程。
《读者》(原创版):作为《超级女声》的主持人,你和“超女”们会有更多的接触。她们怎么看待比赛?
汪涵:每个“超女”从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开始,说她们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曾经幻想过在这个舞台上被更多人认识,被更多人喜欢,为自己的家人朋友增光添彩。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想法,当然也有人梦想过得冠军,这非常正常。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她们都需要有动力才能去做好这件事情。我在做《超级女声》的时候,也会有感动。这份感动,不是因为她们离开时的泪水,而是因为她们在这个舞台上为了父母的希望,为了所有粉丝的支持而努力时流出的汗水。同时,她们也在这个舞台上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尊重,懂得了想获得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很多聪明的孩子,甚至因为这场比赛明白了什么是人生。
《读者》(原创版):PK对她们来说是不是太残酷了?
汪涵:我觉得不残酷啊。在这个舞台之外的人生当中,还有很多你看得见的或者根本就看不见的PK,你可能都意识不到你已经被别人推到了一个PK台上。而在《超级女声》的舞台上,我们是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明打明的,实打实的。我觉得根本谈不到用“残酷”两个字来形容。
《读者》(原创版):选秀节目自开办之初就饱受非议,一些人认为选秀节目误导了青少年,让他们盲目崇拜、急于成名,这种担心有必要吗?
汪涵:任何事情总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觉得我们应该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如果说真的有一天这个节目已经变成了一个“毒瘤”,自然会有一只无形的手把它剔除掉。它现在还存在着,就证明还有一定的价值。
《读者》(原创版):有人认为2005年《超级女声》营造的那场“全民狂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娱乐化倾向,你觉得这种娱乐化倾向存在吗?
汪涵:当然存在。
《读者》(原创版):娱乐化对社会来讲是一件好事吗?
汪涵:我一直都这样觉得。前一段时间中央的一个领导来湖南视察时和我们主持人座谈。他说,人要健康,首先要排毒,就是做到身体的健康,另一个健康是心理的健康,要做到排忧。而排忧的方式就是幽默,就是娱乐,就是让人开心,所以我觉得娱乐是非常有价值的。
《读者》(原创版):其实大家更多地是在担心现在人们看电视多了,读书少了;关注娱乐多了,关注社会生活和政治少了。
汪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从来没有强迫任何人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在用心做一档让别人觉得开心、觉得关心的节目。这么多人选择我们的节目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
《读者》(原创版):怎么看待那些疯狂的粉丝?
汪涵:我个人觉得他们有可能是在寻找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可能是因为平常的压力特别大,所以他们需要一个放松的出口,而《超级女声》刚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
《读者》(原创版):你经常在舞台上号召大家为自己喜欢的“超女”投票。现在,粉丝们上街拉票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你怎么看待这种形式?
汪涵:拉票是我的工作需要,因为经常会有拓展部、网络部的同事说你多念几遍,你每念一遍我们的短信票数就会升高。而粉丝们是觉得他们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创造属于他们的明星。刘德华是天王,但是和孩子们没有任何关联,而李宇春可真的是他们一票一票塑造的,所以他们觉得有成就感。
《读者》(原创版):你支持这种做法吗?
汪涵:我觉得在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前提下,你可以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但如果因为上街拉票影响了学习,让父母担心了,我觉得就值得商榷了。
《读者》(原创版):选秀节目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偶像,我们需要这么多偶像吗?
汪涵:我觉得偶像并不怕多,我们怕的是那种不会给我们正确的生活方式,正确的思维引导的偶像。雷锋、赖宁其实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偶像,这种偶像就不怕多。我们需要的是可以给我们提供正确的生活方向,而且有非常好的社会形象的偶像。我觉得这种偶像不怕多。
《读者》(原创版):现在选秀节目推出来的偶像是这种的吗?
汪涵:他们还需要培养。
《读者》(原创版):对《超级女声》的非议都是大众对这个节目的误解和偏见吗?
汪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超级完美。全国人民都喜欢的只有大熊猫。
《读者》(原创版):你希望大众如何看待这个节目?
汪涵:以一颗平常心,然后简简单单地把它当做一个提供娱乐、提供放松的节目,它承载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读者》(原创版):可不可以给那些仍寄希望于通过选秀成名的人一些忠告?
汪涵:这是一个平台,但不是唯一的平台。
《读者》(原创版):但是很多人现在只看到了这个平台。
汪涵:有可能目之所及,能看到的就是这个,有可能是他们过于关注了。我一直都说,这个舞台之外的空间很大,但是人往往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汪涵: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是中国人口众多,这样的机会和平台和如此庞大的人群不相匹配。所以当这种以全民海选为基础的选秀节目出现时,就一定会引起人潮的涌动和眼球的追随。参加的人觉得自己的能量得到释放,观看的人觉得荧屏是如此丰富多彩。而且,每个观众可以亲身参与一个明星的成长过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明星。他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某某某是我们的。
《读者》(原创版):无论是为了追梦还是想要成名,选秀都被认为是一条捷径,走捷径不好吗?捷径也是一条路。
汪涵:一个人只要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他取得的任何一点成功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况且,这些参加选秀节目的选手,也在不断地努力和超越自己。这些所谓的捷径,是传媒提供给他们的,而这条所谓的捷径,也只是相对于那些成功了的人而言。大量没有成功的,又怎么会认为这是一条捷径呢?他们只会认为,这是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出现的一段痛并快乐着的小小里程。
《读者》(原创版):作为《超级女声》的主持人,你和“超女”们会有更多的接触。她们怎么看待比赛?
汪涵:每个“超女”从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开始,说她们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曾经幻想过在这个舞台上被更多人认识,被更多人喜欢,为自己的家人朋友增光添彩。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想法,当然也有人梦想过得冠军,这非常正常。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她们都需要有动力才能去做好这件事情。我在做《超级女声》的时候,也会有感动。这份感动,不是因为她们离开时的泪水,而是因为她们在这个舞台上为了父母的希望,为了所有粉丝的支持而努力时流出的汗水。同时,她们也在这个舞台上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尊重,懂得了想获得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很多聪明的孩子,甚至因为这场比赛明白了什么是人生。
《读者》(原创版):PK对她们来说是不是太残酷了?
汪涵:我觉得不残酷啊。在这个舞台之外的人生当中,还有很多你看得见的或者根本就看不见的PK,你可能都意识不到你已经被别人推到了一个PK台上。而在《超级女声》的舞台上,我们是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明打明的,实打实的。我觉得根本谈不到用“残酷”两个字来形容。
《读者》(原创版):选秀节目自开办之初就饱受非议,一些人认为选秀节目误导了青少年,让他们盲目崇拜、急于成名,这种担心有必要吗?
汪涵:任何事情总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觉得我们应该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如果说真的有一天这个节目已经变成了一个“毒瘤”,自然会有一只无形的手把它剔除掉。它现在还存在着,就证明还有一定的价值。
《读者》(原创版):有人认为2005年《超级女声》营造的那场“全民狂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娱乐化倾向,你觉得这种娱乐化倾向存在吗?
汪涵:当然存在。
《读者》(原创版):娱乐化对社会来讲是一件好事吗?
汪涵:我一直都这样觉得。前一段时间中央的一个领导来湖南视察时和我们主持人座谈。他说,人要健康,首先要排毒,就是做到身体的健康,另一个健康是心理的健康,要做到排忧。而排忧的方式就是幽默,就是娱乐,就是让人开心,所以我觉得娱乐是非常有价值的。
《读者》(原创版):其实大家更多地是在担心现在人们看电视多了,读书少了;关注娱乐多了,关注社会生活和政治少了。
汪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从来没有强迫任何人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在用心做一档让别人觉得开心、觉得关心的节目。这么多人选择我们的节目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
《读者》(原创版):怎么看待那些疯狂的粉丝?
汪涵:我个人觉得他们有可能是在寻找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可能是因为平常的压力特别大,所以他们需要一个放松的出口,而《超级女声》刚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
《读者》(原创版):你经常在舞台上号召大家为自己喜欢的“超女”投票。现在,粉丝们上街拉票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你怎么看待这种形式?
汪涵:拉票是我的工作需要,因为经常会有拓展部、网络部的同事说你多念几遍,你每念一遍我们的短信票数就会升高。而粉丝们是觉得他们自己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创造属于他们的明星。刘德华是天王,但是和孩子们没有任何关联,而李宇春可真的是他们一票一票塑造的,所以他们觉得有成就感。
《读者》(原创版):你支持这种做法吗?
汪涵:我觉得在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前提下,你可以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但如果因为上街拉票影响了学习,让父母担心了,我觉得就值得商榷了。
《读者》(原创版):选秀节目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偶像,我们需要这么多偶像吗?
汪涵:我觉得偶像并不怕多,我们怕的是那种不会给我们正确的生活方式,正确的思维引导的偶像。雷锋、赖宁其实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偶像,这种偶像就不怕多。我们需要的是可以给我们提供正确的生活方向,而且有非常好的社会形象的偶像。我觉得这种偶像不怕多。
《读者》(原创版):现在选秀节目推出来的偶像是这种的吗?
汪涵:他们还需要培养。
《读者》(原创版):对《超级女声》的非议都是大众对这个节目的误解和偏见吗?
汪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超级完美。全国人民都喜欢的只有大熊猫。
《读者》(原创版):你希望大众如何看待这个节目?
汪涵:以一颗平常心,然后简简单单地把它当做一个提供娱乐、提供放松的节目,它承载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读者》(原创版):可不可以给那些仍寄希望于通过选秀成名的人一些忠告?
《读者》(原创版):但是很多人现在只看到了这个平台。
汪涵:有可能目之所及,能看到的就是这个,有可能是他们过于关注了。我一直都说,这个舞台之外的空间很大,但是人往往只有经历过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