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者·原创版》精彩选文 |
这一刻,世界杯就是世界!
世界之杯和世界之夜
文/亢 霖
“世界之夜”这个哲学概念起源于1946年,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演讲中断言:世界之夜弥漫着它的黑暗,世界之夜刚刚进入夜半。……
对完全不懂哲学的另一些人来说,更简单的认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足球,的确是毫无希望的漫漫长夜;如果这长夜是神圣之夜,那完全是因为有人夜半踢球。在海德格尔喊出“世界之夜”整整60年后,世界杯来到了他的祖国。盛产哲学家的国度暂时忘掉了康德、费希特和海德格尔,满脑子都是贝肯鲍尔、马特乌斯和克林斯曼。不,德国人提到足球时并没有忘记哲学家,他们会说,贝肯鲍尔就是足球场上的黑格尔,因为两人都有理性;马拉多纳就是足球场上的尼采,因为两人都是天才。……
像哲学一样,足球也不属于哪个“优等”种族,它属于全世界。……每届比赛前夕,世界杯会在各国传递展览,中国的足球运动员也曾经把它紧紧地搂在怀里,高高地举过头顶。当然,他们不是在世界杯决赛后那么干的。
世界杯是神圣的,世界杯是高贵的,世界杯是不可捉摸的。迄今为止,捧回过世界杯的赢家寥寥无几。除了现在的东道主德国外,只有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意大利、英格兰和法国。巴西有贝利、桑巴舞和“足球王国”的美称,阿根廷有马拉多纳,乌拉圭是个衰落的早年强国,意大利有混凝土式的防守,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鼻祖,法国人的浪漫和梦想让他们在1998年美梦成真。此外,还有个公认的一流高手——穿着橙色球衣的荷兰人。1974年,如日中天的荷兰队由克鲁伊夫率领,被一致看好,却在决赛中负于贝肯鲍尔领衔的德国队,功亏一篑。从此,荷兰足球背上了“无冕之王”的沉重宿命,他们的世界杯旅程是至今没有尽头的漫漫长夜。……
中国球员至今沉浸于球技上的黑夜,但他们却早已在个人收入方面冲到了阳光之下。中国球迷没有球员幸运。对中国球迷来讲,世界之杯几乎等同于世界之夜。不过,中国球迷也是早早抛掉了狭隘民族主义的一群,在见不到自己球队的赛场上,他们和整个世界一起投入青春的激情、苍老的伤感。对中国球迷来讲,世界之杯几乎等同于世界之夜,因为他们总得在半夜里看球,点灯熬油的生涯是共同的记忆。……我们一边看着世界杯,一边从少年步入成年,熬夜的眼角渐生皱纹,不再干涉我们的父母变得老迈,连我们的下一代也渐渐搞懂了什么叫越位,成为电视机前的废寝忘食者,或者直接到现场去促进主办国的旅游事业。
中国球迷的世界之夜也曾经被打破过,那是4年前的崭新体验,世界杯在邻居日本和韩国举行。世界之杯终于不再是世界之夜,因为可以白天看球了;世界之杯终于不再是世界之夜,更因为中国队出线了。……不过,虽然也有美梦成真的时刻,但夜晚却还是夜晚。和瞬间的巨大快乐一起被铭记的,还有中国队净失9球1球未进的战绩,有要求和巴西球员交换球衣被婉拒的尴尬。在这届世界杯之后,中国足球因为种种问题濒临崩盘,也像预料中的那样,中国队再次被世界杯拒之门外。由此,我们不得不向哲学家“世界之夜刚刚进入夜半”的说法脱帽致敬。
幸好,世界之夜虽然黑暗,但其中包含的却绝不仅仅是心碎和迷茫,可能正是因为在黑夜里,才有所谓永不熄灭的精神圣火。为着这个理由,人们又在德国相聚了,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在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巴西人的过去是贝利,现在是罗纳尔迪尼奥,未来是更多这样的人;阿根廷人的过去是马拉多纳,现在是里克尔梅,未来还看不清;德国人的过去是贝肯鲍尔,现在是巴拉克,未来前景乐观;英格兰人的过去是查尔顿,现在是贝克汉姆,未来还是贝克汉姆。大幕再次启动,人们虽然依旧身处诡谲的世界之夜,却忘情地投入沸腾的世界杯,因为在这个时候,世界杯就是世界。
后一篇:(:场外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