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的艺术,不会有什么大的回馈,也很难满足人的物欲要求,只有对周围的浮华作冷眼观,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执著地坚守。”11月25日至27日,来自山东、安徽等地的400多名班主任齐聚山东省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参加了“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研讨会。特级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创建者、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的郑立平老师作了题为“班主任,活出你的精彩”的讲座。培训结束后,记者采访了郑老师。
做追梦路上的旅者
记者:您的博客、QQ签名都是“追梦书生”,这和您的教育情怀有什么渊源吗?
郑立平:之所以取“追梦书生”这个网名,是源于我对自己的定位和对教育的理解。我是一名教师,教师是引领别人的人,首先应是读书人,身上一定要洋溢着书的香气、灵气、大气;我是一个爱做梦的教师,既然选择了教育,我就一定要在教育的路上谱出自己的曲,唱出自己的歌。我愿做一个永远走在追梦路上的旅者。
记者:在教育之路上,您是如何保持满腔热情、不懈追梦的?
郑立平: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我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自己恭敬地问一位先哲圣师,“为什么您能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他和蔼地告诉我:“我只不过是做着懒惰者不愿做而聪明人不屑做的事,走着一般人不想走或不能走到底的路。”
伴随着自己的实践探索与思想丰实,我的“梦”越来越清晰:一方面,自己在追逐并实现着自己的教育理想的同时,用爱心和智慧,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仰望的身影;另一方面,彻底地开放自己,走出“小我”的狭隘区间,用自己的思想与经验带领和帮助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唤醒他们的工作激情与追求,享受并传播教育的幸福,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让教育更显人文魅力与精彩。
我曾是个“差”老师
记者:您的教育之路是否遇到过坎坷,您是怎么克服的?
郑立平:初涉教坛时,我每节课都精心准备,教材内容全部背熟,重点把握得比较准确,上课时往往是两手空空。
第一次上公开课,自我感觉还算可以。同科的几位教师说,作为一个刚参教的青年,能讲得如此条理生动,已经相当不错了。当我还有些为自己能得到认可而窃喜时,领导却在周前会上说:“有的青年教师上课连备课本都不拿,这是什么工作态度……”直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工作态度和拿不拿备课本到底有什么关系。但此后多次会议上,我都成了这样的典型。我陷入了一片迷茫和沮丧。欣慰的是,我的学生们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几名学生无意中从我的日记里了解到这件事,竟满脸泪珠。正是这种单纯而又极深沉的爱,使我的教育梦想依旧燃烧。
记者:您是一位富有个性的班主任,您的个性给您带来了什么?
郑立平:世俗往往是这样:一个人越个性,就越让有些人看着不顺眼,即使你已经很用心。1990年元旦那天晚上,我利用自己的两节课组织了学校历史上第一次“元旦文艺晚会”。孩子们异常兴奋欢喜。此事惊动了校长,他专门找我谈话,说这是学校历史上最无组织纪律的第一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
接着,期末考试来了。我所教的三个班成绩比平行班低了2分,于是校长在大会上讲我又在小会上点我,我一下子成了学校的“名人”。现实扑灭了心中燃烧的激情,我感到苦闷不堪,甚至有些心灰意冷了。
记者:您是怎样走出那段低潮期的?
郑立平:正如哲人所说,如果我们不能选择环境,那就先让自己适应环境。我想,适应环境,并不代表屈从和失败,压抑与忍耐也促使我迅速成熟。渐渐地,我稳健而富有技巧的课堂教学获得同行们好评,超出平行班很多的升学率让领导们惊喜。奥赛优秀辅导员、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各种荣誉纷纷而来。
把班级还给学生
记者:作为班主任,一般都是“管教”学生,您却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并出版了同名书籍《把班级还给学生》。您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郑立平:前几年,我们总喜欢把班干部称为“老师的助手”。在这种认识之下,班干部最多只能干点跑跑腿、动动嘴的工作,班主任老师大都还是将管理班级的工作全部揽在自己身上。由于这种职空责虚的状态,使班干部始终处于班级管理的边缘,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往往非常淡薄。班级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建立的学校最基层组织,它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是这个组织主体和最有活力的因素。很明显,学生应该是它的主人。
记者:您在践行这一班级管理理念的前后,学生们有了哪些变化?
郑立平:首先,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学生当家作主,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成长的主人,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融洽。
其次,把管理班级的权利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都对一定的事务负责,这样分工清晰、职责明确,促进了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使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突出了学生群体参与的主体地位,淡化了班主任的管理职能,逐步实现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再次,班级活动组织的权利还给学生,不仅使学生特长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有效提高了班级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灵活创造性,使任务更明确化、精细化,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责任心,增强了班级的竞争力、凝聚力。
最后,班级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彻底改变了班主任一言堂的片面现状。尊重学生的自主评价,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尊重同学、家长的意见,为更全面、真实、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基本保障,有利地促进了我们优秀班集体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