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云晓呼吁:儿童健康成长需因性施教 |
| 建议幼儿园提高男教师比例 |
| 记者 解淑平 |
本报讯 11月30日,在第七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孙云晓呼吁,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
孙云晓表示,中国的性教育是最落后的教育,也是最容易导致各种悲剧的教育。他坦言,每年8月底都有很多孕妇忙着剖腹产,为了赶着孩子将来能在9月1日上学。对此,孙云晓认为,“让一个男孩早于6岁上学,很有可能是一个灾难的选择,是一系列麻烦的开始。因为5岁男孩大脑的发育水平只相当于3岁半,男孩的读写能力发育比女孩晚,神经运动也比女孩发育晚。”
孙云晓介绍说,研究发现,男女学生的认知风格和优势等方面是有显著差异的。女生最擅长和喜欢的学习方式分别是语言的沟通、聊天、阅读,因此女学生特别适合大量的阅读、情感的交流。男生最擅长和喜欢的方式分别是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今天中国的教育是偏于女性化的教育,男孩子擅长的方式被压低,每天需要的课外运动都难以保障,当前的教育评价标准和教学方式是男孩子难以适应的。”孙云晓说。
“父教缺失也是男孩子的危机。”孙云晓在连续四年进行的中日韩美高中生的比较研究中发现,韩国高中生把父亲的位置放在前五位,中国高中生把母亲放在前五位。美国的研究发现,70%以上的少年犯来自于没有父亲的家庭。为此,孙云晓提出要“因性施教”。他建议,改变大众对男孩的态度,把男孩暂时落后看成一个特点而不是缺点;要提高男教师的比例,没有男教师的幼儿园都是不合格的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小于30%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要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