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碗馄饨满满爱

(2010-09-03 18:16:08)
标签:

育儿

馄饨

沙子

豆粒

狠心

解小邪

校园

分类: 解小邪的文字

半碗馄饨满满爱

解小邪

全家人的心病

    从会说话那天起,我的口吃就成了全家人的心病。妈妈兴冲冲地抱着我从这个城市赶到那个城市,把我送到一个又一个专家面前,我看到专家们的摇头再摇头,他们说,口吃不好治,又是先天性的。

    妈妈气咻咻地把我抱在怀里,不服气地跟人家理论,“谁说我家孩子治不好!”我们一家三口坐在火车上,妈妈指着窗外的树说:“树,这是树。”我跟着呜呜啦啦地说:“雾,雾。”

    回到家的那天,遇上了下雨。从屋顶漏下的雨已经把地全部浇湿了,那水顺着墙角“哗哗”地在流到洼处。妈妈心急火燎地把我放到没被雨水打湿的床的一角,便挽起裤脚来排水。

    第二天,天气晴朗,爸爸妈妈把家里唯一的一张桌子搬到了巷口,起早贪黑地练起了馄饨摊。由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在乡下,没人照顾我,天亮时,妈妈就把我揽在背上去出摊,我是听着“咕噜咕噜”的沸腾声长大的。看我醒了,妈妈会煮半碗热腾腾的馄饨给我吃。

    附近的一些来吃馄饨的大人都认识我了,他们摸摸我的头,逗我说话。每到这时,我都会躲到一边。大人们不再管我,顾自吃着馄饨。

含着沙粒学说话

    七时那年,妈妈死磨硬泡,终于把我送进了小学。由于我的口吃没有半点改善,使得我变得更加闭塞,看周围的人都躲躲闪闪,连爸爸妈妈我都回避。

    妈妈不死心,一次又一次地带我到外地找专家。毫无结果。坐在回来的火车上,妈妈又教我说话,她说:“回家”,我跟着学:“乌鸦”。

    我的表现惊动了邻座的老人,他放下了手里的杯子,盯着我看。爸爸解释道:“这孩子说话不利落。”

    老人说:“口吃确实不好治,除非你们能下得了狠心。”

    妈妈忙拉着对方说:“怎么治啊?”

    “让他嘴里含着沙子,每天尽量多的说话,坚持下去,就有可能改变现状。但,这不是一般孩子能受得了的,做父母的可得下狠心啊。”

    老人的话被妈妈记在了心里。她从建筑工地的沙堆里找了几块黑色的小沙子,放在盐水里泡了一天。第二天时,她把沙子放进我嘴里。我不肯,在地上打起滚。妈妈不示弱,把我揪起来,郑重地对我说:“你要是不这样做,你这辈子说话都不会利落,同学们不爱跟你玩,老师也不喜欢你,将来爸爸妈妈年纪大了照顾不了你,你就得去要饭。”

    妈妈是真的下了狠心。我唯有从命,含着眼泪把沙子放进嘴里。但我还是跟妈妈耍起了心眼,她一转身,我就把沙子吐出来。

    为了能够看住我,妈妈每天早上六点就喊我起床,让我跟着他们一块儿练摊。她先给我煮上半碗馄饨,让我垫垫肚子,再让跟见到的每一位客人打招呼——爷爷好、奶奶好、叔叔好、阿姨好、哥哥好、姐姐好……

    七点半,我嚷嚷着“饿”,妈妈把沙子从我嘴里拿出来,我的舌头已经磨出了泡,靠近舌根的地方渗出了血。

    妈妈扭过头去,往锅里下了馄饨,那锅里的气雾蒙蒙地遮住了她的脸。不一会儿,妈妈又盛了半碗馄饨给我,汤里没有放盐,没有放虾皮,亦没有香菜。没滋没味地,我吃下去。烫得我呲牙裂嘴,妈妈心疼地说:“好孩子,等你把话说利落了,咱就把沙子拿出来。”

在豆粒的折磨下长大

    含在嘴里的沙子让我每日都难受,嘴里起了严重的溃疡。妈妈不得不再想办法,她把沙子换成了黄豆,这样的好处是,即使吃进肚子里,也不怕有危险。

    沙子换成黄豆后,我照例要在每天早上跟顾客打招呼,照例会先会让我吃半碗馄饨,等到上学前,再让我吃另外半碗。除此以外,妈妈连本带利地让我说话。放学回来,我必须站在院子里大声朗诵当天学的语文课,这一读就是两个小时,中间只有两分钟的喝水时间。我经常坚持不下去,一边朗诵一边抹眼泪。妈妈则熟视无睹,她一定要在我朗诵了两个小时后,才让我吃晚饭,不然,我只能饿着肚子。

    妈妈的行为激起了邻居的不满,他们说:“他还是个孩子,怎么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孩子妈,你让他吃完饭再读书吧。”妈妈抬起脸,望着天空,硬气地说:“现在不狠心,将来他一样得受苦!”

    一天一天,我在豆子的折磨下长大。我恨死了那些豆子,每年妈妈在院子里种下豆子时,我都要搞破坏,在豆苗上踩来踩去。我盼着第二天收不到一颗豆粒,这样我就不用再受苦了。然而,我总是失算。

    日复一日,当我嘴里再含着豆粒时,疼痛已经没有了,我能够含着豆粒说话而不会有一丁点儿的不舒服。不知从何时,来馄饨摊吃早点的顾客喜欢跟我说话了,他们会把钱交给我,耐心地等着从我的嘴里说出他们花了多少钱,应该找他们多少钱,他们会大声鼓励我说:“行啊,小子,话说得越来越好了!”每当这时,我就“嘿嘿”地笑,回他们一句“欢迎下次再来。”

    我看到,妈妈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了,但仍旧不让我一次性地吃够一碗馄饨。这些年,我都是先吃半碗馄饨,再吃半碗馄饨。我搞不懂,妈妈为什么要把一碗馄饨分成两次给我吃,我吃来吃去,吃的不都是一碗馄饨吗,也没有省下多少粮食。

站在演讲台上

    十六岁,学校里举行演讲比赛。这时候我一米七的个头,俊朗的外形让很多女生喜欢,我更知道演讲比赛是一个能够风靡全校的事情。但我没兴趣参加,我说话虽然没有了障碍,但比起那些善于表达的同学,我还差得远。

    我的想法被妈妈全盘否定,她说:“你不试怎么知道你会输呢,再说,输了怕什么,你可是零起点啊,就是输了,妈也觉得光彩。”

    比赛的文章是我自己写的,写的是我的故事,从不敢说话到能够站在演讲台上比赛的过程。那些痛苦,那些泪水,那些喜悦,只有我和我的爸爸妈妈知道。

    演讲比赛那天,妈妈破例为我煮了一大碗馄饨,她说:“吃个饱吧,吃饱了好好发挥。”

    我疑惑地问:“为什么以前同样的一碗馄饨,你却要分两次给我吃。”

    妈好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最开始是因为你年纪小,吃不了一碗,我就只给你煮半碗,再后来,是为了让你练习说话,担心你吃饱了,就不用心练习了,所以把一碗馄饨分成两次吃。说白了,那半碗馄饨就是一个诱饵,你饿,自然就会为了馄饨而好好表现。”

    我静静地听着,那天早上的馄饨我只吃了半碗,我对妈妈说:“剩下的半碗,等我比赛结束再吃。”

    演讲中,我把底稿扔到身后。我一边讲一边回忆,我的脸已被泪水浸湿。操场上,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而我惦记的是家里的半碗馄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