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引发众议——名校长“冷对”热关注

(2009-11-20 18:36:59)
标签:

教育

学军中学

校长

北大

马里松

分类: 用稿通知

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引发众议——

名校长“冷对”热关注

解淑平

    11月16日,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马里松上班后打开电脑,从网站上看到了北京大学公示的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中学名单:北京四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浙江杭州学军中学等全国39所中学获得此项资质。对此,马里松和教师们在高兴之余极为平静,但他没想到的是,16日当天就有十几家媒体到学校采访。而在马里松看来,北大招生校长实名推荐制是一件很普通的事。  
    那么,业内人士对此又怎么看呢?记者围绕着这一热点进行了采访。
   
校长推荐制只是一种新说法
    据了解,审核合格的推荐生将入围北大自主招生面试,通过面试后,学生高考时将享受北大降30分录取的政策。
    如此优惠的政策,39所学校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呢?据北大招生网解释,全国共有400余所中学申请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学校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认真审议、综合考察,最终确定了39所中学入围。目前尚在公示阶段,并且只在小范围试点。
    11月17日,马里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此前学军中学和北大有过交流,北大方面的人也到学校进行了现场调研。随后,学军中学上交了申请名单,最后的结果他也是从网上看到的。
    “能成为北大招生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39所学校之一,说明学军中学教学质量得到了北大的认可。”据马里松介绍,学军中学每年考进北大的学生有十几个,“我们的学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保证,很多学生成为班长、学生会干部,在学校表现得很不错,毕业后发展也很好。”马里松坦言,师生们目前都很平静,因为推荐1-3个名额毕竟有限,而学校高三年级有六百多名学生,学校要为全部学生负责。
    “校长推荐制,我觉得这只是一种新的说法,推荐制是在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制度之间。保送生是不考不面试,自主招生是考了后面试,推荐制是直接面试。”据马里松介绍,学军中学每年向清华、北大推荐学生有二三十个,也都是学校和校长实名推荐的。
   
家长不必担心“暗箱”操作
    “我现在特别反对一个观点,有些人总是抨击新的教育改革,对任何一个新举措都说不可行。”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副主任李燕玲认为,大众应该允许国家进行教育改革,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广大家长也不必担心会导致“暗箱”操作。
    李燕玲说:“北大在这件事情上是很慎重的,选的都是名校,并且进行校长实名推荐,等于把39位校长置于全国人民的监督之下,实际上既给了校长权力,也给了他们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据李燕玲了解,校长实名推荐制不是由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推荐的学生是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共同选出的。李燕玲认为,大众关心的因为个别原因推荐了不该推荐的学生这种事不太可能发生,也长久不了,“因为我国监督举报的制度是畅通的。”
    马里松通过本报表示,学军中学的推荐工作一定会延续公平公正的做法,“请媒体放心,请家长放心,请社会各界放心。”他说,校长实名推荐确实不是由校长一个人说了算,“不像国外,中学校长写一封推荐信就可以把学生推荐进大学。中国的推荐方式还是先由年级选拔,不是校长所决定的。我最大的工作就是在逐级推荐的名单上签上自己的大名。我自己并无压力,原来怎么做,现在还是怎么做。”

    马里松表示,他不敢保证所有的校长都能公平公正,但他认为绝大数校长对这个事会认真公平公正去做,不会拿学校的名誉和权力做钱权交易。
  
  热炒让不少名校长“无语”
    从11月16日马里松接受了第一家媒体采访到现在,他反复强调不要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件大事来炒作,“这就是一件普通的事,北大要尝试改革,需要静下心来,少一点外部的影响,进行冷静的分析和尝试不是更好吗?为什么在刚开始就有人把这件事就想像得那么好或者那么不好!”
    马里松的担忧不无道理。采访中,记者先后拨打了北京市四位名校长的电话,他们以不方便接受采访为由拒绝了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截了当地问记者是不是问关于北大招生的事,他表示,昨天已接受了两位记者的采访,希望不要过多提这件事,报道多了太容易引起社会关注。
    “北大正在进行尝试,我现在也不好说这个制度好不好。”北京汇文中学校长陈维嘉认为,毕竟目前只涉及到北大和39所中学,只有极少数人能享受这一政策,如果更多高校参与此类尝试,也许会更好地推动教育发展。
    马里松呼吁,教育应该扎扎实实去做。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王晋堂表示,目前,清华大学有“五校联招”,其他高校也有各自的“招”,北大此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尝试,网友和社会之所以非议很多是因为了解不够所导致。
    “自主招生只要没有弊病,没有有偿推荐,能顺畅地进行就是一件好事。”王晋堂认为,北大此举的前提是必须“阳光”推荐,要不断地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校长实名制,校长必须要自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