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北京的强校只有两所?”这是一位校长对5月20日(第三届)中学名校校长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百强中学》名单正式发布后的质疑。
此次评选除了100所中学确因市场声誉和办学特色赢得各届肯定外,质疑声一直不断,因为百强中学名单里北京只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北京四中两所中学入选;相比之下,临近的河北省却有7所入选,江西入选的学校也多达6所。是北京中学的质量普遍下滑了?还是民间教育机构评选出来的榜单缺乏公信力?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圈定范围选强校
随着品牌时代国际传媒、中国百强中学网评选出的《中国百强中学》名单的出炉,一些名校再次受到各界关注。其中浙江学军中学、江苏启东中学、山东潍坊一中等入选的学校均为当地名校。但这一榜单是如何出炉的呢?
记者采访了中国百强中学网首席运营官高广。高广介绍说:“《中国百强中学》评选每两年发布一次。我们会圈定一些学校,圈定的都是当地一流的中学,前两届圈定的学校分别是600所、400所,今年圈定了大约230多所学校,这个范围会越来越小。百强评选就好比一个金字塔,只有尖上的学校才能收到评选邀请函,我们的中国百强学校组委会进行评选,在中国百强中学网上进行网络投票。各个省市名校的参与程度在提高,天津南开中学、耀华中学今年全部参与进来了。”
主办方圈定学校的依据是什么?高广解释说,市场声誉和办学特色是此次评选的两项重要指标。“市场声誉第一是学校在城市里的市场地位,第二是在省里的市场地位,这个市场地位是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形成的社会认知度。关于办学特色,我们是响应国家号召,国家现在不主张所有的中学千篇一律,不主张围绕高考指挥棒去做,所以现在的评价指标就是市场声誉和办学特色。”高广说。
采访中,高广直言:“市场声誉和办学特色我们现在还不能做到量化,意味着我们无法进行排名,所以我们一直都只是按省份公布入选学校,没有进行排名。”
对于圈定范围评选强校的做法,江苏泗洪县一位校长认为,这种做法有失公正,“毕竟评选机构缺乏专业性,要得到大众的认可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外省市强校超过北京?
对于备受质疑的“为何北京只有两所学校入选”,高广也给出了解释。
“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北京四中和人大附中确实超过了北京的其他学校,而且这种超过不是微微的超过。第二,现在国家提倡教育均衡,如果从师资力量来讲,比方说一个北师大毕业生他是愿意在北京教书还是到外地师书,这个可想而知。我们是响应国家提倡的教育均衡,所以在外省市特别在地震灾区,边远地区给了更多名额。”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校长表示质疑,难道北京一些强校比不上外地的强校?对此,高广说:“我们没有做横向比较,我们现在的比较只是在省内比,如果问河北的中学和北京的中学哪所好,我们是无法做出评论的,一旦我们能做出评论,我们就能做出排名了。我们现在能做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
据了解,此次评选组委会由河南师大附中、河北衡水中学、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和湖南衡阳八中等20位中学校长组成。
为何组委会中没有北京评委呢?高广说:“北京和天津的名校,从第三届开始才参与进来。有的学校质量很好,但是没参与进来。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我们希望2011年第四届评选的时候,可能更多好的中学能参与进来。”
入选名校说法不一
学校参与进来了,是不是意味着校长认可此类评选呢?
5月31日中午,记者打电话向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表示祝贺时,刘长铭说:“我不知道这件事。”随后,他问记者是哪个机构组织的活动,并且询问:“北京市没有别的学校吗?”当记者告诉他北京只有两所学校入选时,刘长铭建议记者采访其他学校。
而浙江学军中学校长马里松则认为此次评选可圈可点,评选注重社会的认可度,尽管带有商业性色彩,但是代表了民意。
“评选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有一定作用。我们为什么参加这一次的评选,是因为这个评选还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起码我们了解到浙江评出来的都是名校。当时确定我们来不来领这个奖时,我们特别问了一下全国范围内的名校有没有来,浙江是哪几所,有没有代表性。事情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事,是一件好事吧,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马里松说。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连续三届榜上有名。入选的学校会不会一直入选?高广说:“百强评选如果一成不变,离品牌的衰败就不远了。我们一定会关注到一些学校的变化和发展。”
当记者问到,此次评选是否涉及到费用问题时,高广说:“做这么大一个活动,要持续半年,肯定会有一些费用。”但他表示,费用的数字不方便透露。“我们的焦点应该放在这个评选怎么样,社会认可度怎么样。我们希望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将来海内外的交流会越来越多,他们来中国寻求合适伙伴的时候,我们能给他们一个指引。”
本文发表于6月3日现代教育报,现教传媒网http://www.modedu.com/msg/shownews.asp?InfoID=2780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