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高分并不难 面对做题——过程比结果重要(《精英之门》节选)

(2008-04-08 22:01:29)
标签:

教育

精英之门

解淑萍

矛盾

问题

拓展

结果

高考

杂谈

分类: 解小邪新书《精英之门》连载
                   面对做题——过程比结果重要
    曾细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毕业前夕的一个晴天,班主任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说:“这是最后—课了。我布置—个作业,说易不易,说难不难。请大家绕着500米的操场跑两圈儿,并记下跑的时间、速度以及感受。”说完便走了。
     20年后师生又相聚了。老师说话了:“我离开操场后,在教室走廊上观看了同学们的完成情况。现在,20年后的今天,我对作业讲评一下。跑完两圈儿的有4人,时间在15分20秒之内;1人扭伤了脚,1人因为太快摔了跤;有15人跑过1圈儿后觉得无趣,退出后在跑道外聊天儿。其余的嫌事小,没有起步。”
    大家惊异于老师记得如此清楚,一下子看到了老师昔日的风采,纷纷鼓掌。掌声落下后,老师继续说:“我就这次作业,并结合多年人生体验,送各位四句话:其一,成功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其二,身边的小蘑菇不捡的人,捡不到大蘑菇;其三,跑得快,还须跑得稳;其四,人有了起点并不意味就有了终点。”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生路上,既要跑得快,还需要跑得稳一些。成功在于坚持,在于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如果你能坚持着,总有一天成功会垂青于你。
     我们会遇这样的学生:因为智力比较好,他就觉得有些题反正自己都会了,在做小学数学题的时候,就省略了过程,只写出一个答案。至于具体是怎么算出来的,步骤是怎么样的,他们不管,也懒得写,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这样做的后果是,他们在做题的时候,只要答案对了,就特别高兴,但如果答案错了,因为没有解题过程,很难看出问题错在哪一步。还有的同学,在做题的时候,知道用这种方法,但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就不知道了。毕竟小学的知识都比较简单,知道一种方法,把公式往里一套就可以了,并不去着重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以及过程当中出现哪些规律,应该怎么研究怎么分析。但到了初中高中,就要探究这些,这就牵扯到能力问题。
     在这里插一小段。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在学乘法口诀之前,她竟然背起了:一一得二,一二得三,二三得五……一三得四,二三得五,这是把乘法口诀套在加法上,背完以后做题就快。我一听他在死记硬背,就问她是谁让她背的,她说是老师让背的加法口诀。我立刻让女儿停下。不能背这样的口诀,初学数学怎么可以用这种方法,必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数的概念学起,真正理解以后学起数学来就简单了。当然,乘法口诀是需要背的,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方法,是另一种表达方式,但基础的加减法不能背。老师这样做,是太死板了,太注重结果了。对于我不让孩子背加法口诀的事,女儿的数学老师还特别有意见。
     对于班里那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孩子,我要反复给他们点儿教训。我让他们研究问题强调过程,过程一定要搞清楚,慢慢学会了分析事物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很不简单的,你脑子学了知识,形成了一个现成的模式,对比当中你会发现有相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不同,一步一步推出正确结论,没必要背一个结果。
    考试时候的论述计算题,没有过程光有结果是不给分数的。可是有的学生就是不服,就只写结果。我说简单的你都懒得分析,复杂的你更不会分析。
    我们开设有自然体育课,这个在后面一章中有专门的介绍。在自然体育课中,我们将过程重于结果的理念渗透进来。少11班的李小小对此深有感触——
记一节拓展训练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青龙湖公园。这就是我们拓展训练的地点。大家按组排好队,等待着比赛的开始。我们是其中的第三队——银河之巅队。在表演项目——背摔完成之后,比赛就开始了。每个队的闯关顺序各有不同。我们的第一关是D关。赶到D关后,我们首先做的是在规定范围内找到5个点标。
    大家干得十分起劲。不久,只听一声大喊:“ML!”我们的第一个点标找到了。之后我们又找到了3个,可这最后一个就是找不到,我们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在关主的提示下,我们找到了最后一个点标——竟然在第二个点标旁边。真应了那句老话——骑驴找驴。
    光找到点标当然不行,我们仅仅具备了闯关的资格。在大家都在关主前站成一排后,闯关开始。这一关叫数字传递。规则为:关主首先把一个三位到五位的数告诉第一个同学,再由这个同学只用肢体语言把这个数传给下一名同学,由最后一名同学无误地说出这个数字。在第一轮中,我把WYC同学的517传成了7,导致失败。之后,大家总结经验,用挥手的次数表示数字,终于传对了!我们兴奋地离开了D关,直奔下一关——B关。
    我们很快找到了点标,开始闯B关。这一关就是很有名的“两人三脚”。用公式表达就是“n人(n+1)脚”。我们很快齐心协力过了这一关。
     又闯过一关后,我们来到C关。这一关的点标好找,但过关却很费时间。我们“堵住”了第四组。他们就认倒霉吧!呵呵!
     第五关也过去了,有人提议休息一下。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则坚持“不能休息”的原则。因为休息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就很难再绷紧。所以我们继续前往第六关。
     在去第六关的路上,我们遇上了另一组同学。“他们会不会已经完成了”,“应该还差一关吧”,大家纷纷猜测。一边跑,一边说,我们一晃就来到了倒数第二关。
     这一关点标的范围极广,有一个竟需要爬楼梯。大家刚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所有的点标,却又面临着另一个挑战——蒙着眼罩把一条绳围成直角三角形。
我们竭尽全力,终于觉得可以了,摘下眼罩,发现直角非常直。哇噻!“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
    我们筋疲力尽,紧赶慢赶,终于到达了最后一关——E关。找到点标,最后的难题竟是智力题。唉,倒霉。听路上遇到的组说,有一组费了一个半小时才做完。听天由命吧!
     队长开始读题:“5个不同国籍的人住在5栋不同颜色的房子里,他们喝不同的饮料,养不同的宠物,抽不同的烟……”“问题是不是谁养鱼?”我的喊声中带着几分惊喜。“没错。”“太棒了!”我大喊,“这题我做过。”“爽!”全组人大喊。我马上说出了结果:“德国人喝咖啡养鱼住绿房子……”可我却忘了过程。大家马上又垂头丧气。
     最终,我们获得了第二,虽说有些不甘心,但也满足了。大家疲惫的脸上都带着笑容。“我们是亚军!”我们一起喊道。
    通过这次拓展训练,我们不仅尝到了胜利的果实,体验了拓展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懂得了团队合作,学会了在新集体中互相帮助;还有就是要一步一步看到结果,错一步可能就全错了。我喜欢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在训练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对老师来说对孩子来说都是好事,老师可以抓住时机跟他们讲道理。以后再做题或者再遇到事情就会一步一步分析,研究过程当中出现的规律,应该怎么研究,这比老师一次次地强调你们一定要一步一步落实,效果要好得多。一位同学在《抖空竹》文里写道:
    有很多时候,我看着别人抖得那么好,心里总会想,凭什么他们一下就会了,而我却苦练了半天也学不会?我越是这样想就越着急,也就越练不好。此时此刻,我忽然想起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个人要学会与自己比,才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于是,我也因此而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自己的动作。也许别人更加注重细节,而我自己就漏掉了关键的动作,从而导致学得慢;也许别人付出的努力比自己多,而我自己却没有。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埋怨的,只有塌下心来慢慢地练习,也只有这样才能学会。实践证明:不仅抖空竹如此,学习不也一样吗!无论干什么事都是一样的道理。
    一句话:在学习中,过程重于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421用稿通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