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國銀幕 |
下文登於中國銀幕2008第2期,請指正。
時夜影深深,霧靄沉沉,一身穿風衣、頭載禮帽的黑衣人正俏立於某弄堂陰暗一角,恍惚融入於黑暗之中,只有那疲憊的眼神為這黑暗帶來了兩點光明。夜正濃,黑衣人一動也不動,冷靜得近乎冷漠,更深人靜,為誰風露立中宵?
有一自行車從弄堂一端緩緩的開過來,車輪吱吱作響,是弄堂裡唯一的聲音,自行車在黑衣人面前停下,車夫下車走到黑衣人旁邊,二人左顧右盼,低聲交談,未幾,自行車遠去,而黑衣人也低著頭,朝著與自行車相反的方向,消失於黑暗之中。弄堂依舊,恍惚這兩個人從來沒出現過......
以上是間諜片必定出現的間諜接頭情節,類似的場面和處境我近年也演了不少。諜戰片近年大行其道,蔚然成風,其勢之盛堪比早年的古裝片或是九十年代香港之黑幫片。春節前,單是上海車墩影視基地已同時有五,六組諜戰題材的片子在拍攝。
諜戰片的故事背景多為三,四十年代,或抗戰期間、或解放前夕,風雨飄搖,時局動蘯,正是山河破碎,英雄輩出的時候。在這大背景下隱藏了無數動人故事,而加上間諜本身職業上的神秘,更讓觀眾對於這群隱藏戰綫底下工作的人充滿了好奇。國難當頭,主人公為了信念,背負了極為沉重的使命,犧牲了親情、愛情、甚至是自已的名譽,出生入死打進敵人的心臟,展開了激動人心,迴腸蘯氣的情節,把觀眾帶進一段段鮮為人知,如傳說般的歷史。
另外,撇除了沉重的歷史因素,戲劇裡的間諜本身就擁有一種浪漫的假象,佼佼者莫如荷里活的007。007永遠是衣冠楚楚,有美相伴。執行任務時談笑用兵,信步閑庭就能化險為夷,無論是情報和女人都手到擒來,有如探囊取物。這種對浪漫英雄的投射,提供了一個虛擬的世界,真真假假讓觀眾沉醉其中。
每一片種之所以受歡迎,必有其各方因素,悲情、懸疑、浪漫、愛情、還有就是間諜本身的神秘和那段沉痛的歷史,都讓諜戰片充滿著各種觀眾喜歡的元素,但這還是不夠,因為這一切都只是一個表面的現象。
無論是參照歷史或是撇開歷史,都只是片種本身的客觀條件,但除了片種本身外,還有一因素,在根本上決定了此片種在此時此刻能獨領風騷,成為潮流的代言人。這就是當下的人心。每一個城市都有她的記憶,這些記憶不管是熣燦輝煌還是蕭條慘淡、都不知不覺地埋在每一個人的心底,就像沉睡的種子,一直等到在某個適當的年月就會自自然然地冒出來,成了當代共同的標記。而時代的發展更束使人心不斷在變化,這種變化和記憶結合起來,便不知不覺地做成一種潮流,而創作人要捕捉的就是這種人心向背。
要了解當下的人心,便要了解當下的時代。這是一個個人身份模糊的年代。內地,香港兩地近年無論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起了急劇變化,一切都變得商品化,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包括個人。那個人的真正身份是什麼?我是誰?這種困惑,正好對應著間諜的獨有特點,真真假假,敵我難分。一個長年打進敵人內部的間謀,他越是成功,他的身份就越模糊、越曖昧。所以在觀眾看來,都身同感受,儘管這種感受可能是不自覺的。
忠奸善惡,與誰評說,身份的迷惘,恍惚就成了每一個人隱藏的傷口,而諜戰片正好就在因緣際會底下成了靈丹妙藥,去撫慰每一顆失落的心靈。
這才是諜戰片風行的根本因素。
見解粗孤,有感而發,還望多方指正。最後引用戴錦華老師在北大演講時的一段內容以作結束。
“這個無主的權力,對無主權力的爭奪,在這個爭奪當中,極度殘酷的競爭,不只是成王敗寇,而是今日是成王,明日就可能是敗寇。今日入局,明日就可能出局的這樣一個殘酷的生命狀態,一個人沒有內在的可依憑的價值系統能夠確認自我身份的這樣一個年代,間諜片再一次風靡,來負載這種政治無意識,這種社會無意識,這種生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