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一前流水帳,內附中國銀幕2007七期文章

(2007-06-22 12:01:12)
分类: 中國銀幕
 
 
時間:22-6-2007
地點:HK
天氣:熱熱熱
 
流水帳如下:
 
一,兜兜轉轉又回到香港,第一件要做的事還是去茶餐廳吃早餐,這種街坊草根式的生活習慣還是改不了。
七一前流水帳,內附中國銀幕2007七期文章
 
二,父親節已過、端午己過,接下來的是七一了,不知不覺香港回歸己有十年。
十年前七月一日,雨,英國的肥彭走了,老董上任,後來老董又走了,煲呔曾上任,煲呔上任至今出席公眾場合時尤打煲呔(煲呔就是蝴蝶結領帶),但頻率已沒之前頻密,偶爾也會輕裝上陣。
 
三,雜誌趨稿,倉促成文,下文刋於中國银幕2007七月號:
 

劇場筆記

 

今年十月,重操固業,粉墨登場,再拋頭露臉,演一舞台劇,名“梨花夢”,改自劉鶚小說“老殘遊記”。此劇於零二年演過一次,當年劇名為“還魂香”。

 

老殘不滿官埸昏暗,一怒之下擲掉烏紗,退出官場,化身一破帽殘衫的江湖郎中,浪蘯天涯。路經齊河城,城內有一賈府,當家的是遠近聞名的貞節婦人賈魏氏,某夜,府內老少十三人同時暴斃,老殘亦捲入這離奇命案當中。。。。。

 

這就是故事的起頭。
但我們該如何說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跟我有什麼關係?
在情節和表演的背後又隱藏了什麼更有意義的東西?

 

我們很容易被蒙蔽,尤其容易被一些曲折的情節和瑣碎的表演所蒙蔽。這是一些技術上令人眼花潦亂的誘惑,讓我們都把所有的心力不知不覺地轉向這些常規套路上,而忽略了問題的根本。

這些都不是源頭,源頭就是回歸到最簡單的三個字,“為什麽?”

 

問題一:為什麼我要演這個戲?

 

這等於是這戲跟我有何關係?

先撇開人物性格這類純演技的問題。戲裡面究竟有什麼內在意義能跟今時今日的我相互對應?這是一個如抽絲剝繭的自我題問,通過內省去尋找一種更自我和更具現代意義的表演的可能性。

 

老殘在戲裡面的身份和他的遊歴,為我打開了第一道天窗。

 

於黑白顛倒的世道,放浪形駭,走遍三江五湖,清醒而又迷惘。清醒是因為長年處於如局外人的冷靜,冷靜不等同於冷漠,而是一種作為旁觀者清的抽離。迷惘是因為無論走到那裡都只是一個遊子,在那既是本來屬於自己卻又陌生的地方匆匆而過,是歸人還是過客?清醒在於此,迷惘也在於此。

 

這是一道天窗,這小框框上連無限星空,能使一個如民間傳奇的奇案故事變成一個能對應我個人內心的心路歷程,如果沒有這道天窗,劇情只不過是花哨的手段,演技也只不過是騙人的技倆。重點在於我怎樣去看這故事,懂得去看,才懂得如何去說,如何去演。

 

帶著遊子的清醒和迷惘,老殘去到齊河城,他所看到的就如一卷俗世的圖卷,裡面販夫走卒,達官貴人都是既陌生又熟悉,於一個不可理解的如慶典的喪禮上,揭發一宗牽連十三條人命的命案。圖卷裡的一干人等,包括有滛蕩的節婦、守節的妓女、虛榮的名士、無才的才子、貪婪的清官、還有那個不知道是歸人還是過客的老殘,所以老殘看画,不單是看別人的画還是他自己的画,更是那上下五千年的生活習性與文化底韻的画。

 

然後去想,教我如何是好?

 

問題二:如何定位?

 

這已經不再是一種常規的角色分析,而是涉及到演員和角色之間的互動。

分析老殘這個人,可以用很多概念化的名詞,如“遊戲人間“、”高風亮節“、”瀟灑自如“等,又或者是用很套路方法去想如何去把他演得好看,如何去在適當的時候能博取觀眾的一笑。這都是好的,而且是過癮的。這都是傳统寫實表演的小情小趣,而且有一千百萬種可能性,千奇百怪,但搞不好就有如散珠碎玉,最後變成一地雞毛。所以最終的關鍵還是要找到常規以外的重點,才能把這些雜亂無章的意念凝聚成有的放矢的選擇。

 

老殘看画也看自己,所以戲裡面其實是有兩個老殘,一個是按劇本情節而來的画中老殘,另一個是看画的老殘,而這個老殘正正就是演員自身。所以分析這個人物除了是按小說的原型和劇本提出的條件外,還要多加一條就是要扮演老殘的演員對整件的看法。

 

作為遊子,作為歸人,我們是如何去看這上下五千年,如何去面對各種既陌生又熟悉的生活造派和價值觀,然後才能夠尋找到此時此地自已到底是什麼模樣。

 

於排練之先,胡思亂想,眙笑大方,對應香港回歸十年,只希望能演一台屬於自己的舞台劇,這才是意義中的意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SMS
后一篇:舅公飲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