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的梦中情人》:来自“台语残片”的致敬和追忆
(2013-02-23 00:23:49)
标签:
娱乐 |
分类: 我的观影手记 |
《阿嬷的梦中情人》:来自“台语残片”的致敬和追忆
热血阿公想要环岛出了车祸,与孙女聊起往事,原来阿公是台语片全盛时期捧红明星的王牌编剧,也在这个台语电影一小段历史中,阿公回味起与奶奶的恋爱故事……旧时光,一群女孩挤在戏院门口等见大明星登台、北投电影文化城的布景味浓重、脱线导演从头到尾睡觉和喊卡、不良片商投机取巧……《阿嬷的梦中情人》似乎在重新检视台湾电影发展史上的那段全胜时期“台湾好莱坞”的起起落落。
喜欢港片的人都知道,粤语片五十年代时常“七日鲜”的情况,几天便可以拍成一部戏,跟当时的电影环境有很大关系。拍摄周期短、上映周期只是五天、不卖座就被院商要求包底或下画……香港电影年产量上急剧增长,其中不乏粗制滥造的作品,导致“粤语片清洁运动”,国语片崛起。这些情况,其实在出了粤语片,台语片也经历了类似历史,从五十年代台语片兴起到1981年画上终点,快速的生产,使台语影片普遍呈现粗制滥造的现象,票房也就迅速衰落,当然还有黑白片升级到彩色片、当局提倡国语电影、电视的冲击等因素。
即便如此,粤语片也是港片的美好回忆,《黄飞鸿》、《危楼春晓》、《飞女正传》、《黑玫瑰》、《呆佬拜寿》、《难兄难弟》……早已成为香港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名片,如今拍摄的不少题材,原来竟是一个重复与循环。而台语片全盛时期,《万花嬉春》、《新天堂乐园》、《大艺术家》、《魔幻时刻》等经典作品,也让不少观众甚为怀念。香港关于粤语片作为改编工具的影视作品很多,《精装难兄难弟》、《92黑玫瑰对黑玫瑰》等一谈再谈,而观赏《阿嬷的梦中情人》,感动时刻不免一阵叹息,毕竟台湾用于致敬过去电影发展史的作品并不是那么多。
《阿嬷的梦中情人》过多的闪回,使得剧情有些拖沓,音乐泛滥一直狂轰滥炸,不过瑕不掩瑜,有些亮点值得推荐,比如用姓氏讽刺“蒋家”极权年代、比如夸张的表演和“12345”对嘴式台词、比如脱线的电影对白……另外,结尾温馨给力又恨乐观,让这段跨越几十年的爱情格外感人。两代宅男女神(安心亚、天心)撑得住,蓝正龙与王柏杰也很讨喜。最终,老戏院荒废多年后,再次人潮汹涌,重现“台语残片”,这是对逝去年代的致敬与追忆,《阿嬷的梦中情人》用一段横跨数十年的动人爱情故事,娓娓道出电影人对台湾电影黄金年代的思念,以及乐观面对未来的种种期许。电影人试图保存与推广所剩不多的台语电影,这是对文化的传承。
《阿嬷的梦中情人》也罢、《精装难兄难弟》也罢,台湾和香港的电影人都在感念两地电影人为电影产业创造出短暂却辉煌的一页风光。然而回头思索下,这类片中指出的几个现象,大电影全盛时期,不论是幕后投资者、制片商、创作者或演员,都倾向粗制滥造推出大量作品只为抢钱,才是造成观众快速流失的重要因素……这与今天中国电影大爆发何其相似,数量和速度却是飞速提升,可是真正能放上台面的优质作品却屈指可数,希望我们的电影之路不会如此昙花一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