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值得进影院的《钱学森》与主旋律之困

(2012-02-25 00:33:54)
标签:

娱乐

分类: 我的观影手记

值得进影院的《钱学森》与主旋律之困

 

内地市场很有特色,隔三见五的看到主旋律上映,近几年献礼片势头也很强劲,建党建国的咱就不细说了,我相信影院也罢,观众也罢,最受不了的是动不动来个名副其实的红色电影月。另外一些纪念或赞颂高风亮节的人物主旋律也是其中的一种类型,比如《邓稼先》、《袁隆平》、《焦裕禄》、还有去年票房风头走俏的《杨善洲》,而眼下要上映的《钱学森》很明显也走得是这一套。而我眼中内地最好的主旋律莫过于高群书的《千钧。一发》和《风声》,有种绵里藏针的犀利,人物传记则可以推荐一下《钱学森》了。

 

平实引起观众情感共鸣

 

出名的《焦裕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了一辈子,影响过一代人,但感染不了现代观众。之后《潘作良》、《邓稼先》、《袁隆平》、《孟二冬》、《星海》、《杨善洲》……到如今,仅我看过的就不下数十部,无一例外的讴歌民族楷模,也无一例外的难以取得良好口碑及票房。为什么呢?均因为这些主旋律类型的英模传记片,大都走苦情范儿,不平实,何以真实?这些主角几乎个个大公无私、为工作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甚至积劳成疾还呼吁着:为了新中国……千篇一律的苦逼模式让人难以相信,我们都知道这种精神是鞠躬尽瘁的文化传统,过去曾让观众感动得涕泪交流。如今贪官腐吏层出不穷,这类主旋律电影难免吃力不讨好,难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钱学森》聪敏的一面,则是通篇几近平实,钱学森举手投足中,对妻子家庭的愧疚,对同事同仁的关注,对责任抗肩的负责,都并非高喊口号或者一根筋的苦逼范表现,而是导演与演员在尽力表现出人物的复杂性,但又将钱学森塑造成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

 

特效少瑕疵,配角有亮点

 

如今的主旋律电影早已不排斥明星和商业包装了,全明星阵容模式甚至星光盖过剧情的比比皆是。当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这本身就是主旋律发展中值得欣喜的事,但明星太多影响了电影的故事性的电影也不在少数。陈坤表现的钱学森,有爱情、友情的互动,增加了与观众之间的亲和力,强大的号召力有利于吸引80后、90后的年轻观众,潜移默化完成革命历史教育作用,这是如今的书本也不容易达到的效果。而张铁林、林永健、吴越等人的搭配,亮点很多,笑点也很多。

 

历史镜头与影片叙事交替已经是主旋律影片常用的手段,《钱学森》中同样很多,相信这些桥段或许能让一些不了解钱学森的观众多些了解。前半小时,钱学森归国前玩的挺刺激,而我个人对这些详细史料也一知半解,到底与史诗契不契合,还待多多了解。结尾的告别仪式的纪录片,让不少观众娟然泪下。另外,《钱学森》中卫星上天、核弹爆炸、大漠风沙等特效也不错,起码不输于《龙门飞甲》等大片,不容易啊!

 

最后说下,陈坤的外形与钱学森差距甚大,棱角分明的陈坤扮演圆润的钱学森,形象上很难相似了,但表演上压得住场,不赖。

 

主旋律影片将作为特有的文化现象而继续存在,但我们的创作者仍要不断努力,去改变专家叫好、领导叫好,观众却反感的尴尬局面,这个方面,《千钧。一发》《风声》、《钱学森》等都接受着检验,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是好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