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影的“没资格”和“窝内斗”

(2011-12-27 11:10:09)
标签:

濞变箰

分类: 我的观影手记

中国电影的“没资格”和“窝内斗”

观《金陵十三钗》分账比例之争

 

1115日,张艺谋新片《金陵十三钗》的发行方票价通知,核心内容是最低票价上涨5元,片方与影院的分成比例由目前的43%57%调至45%55%。张伟平表示“加料当然要加价”,并放话“如果影院不满意,可以拒绝放映”;1122日,院线方反弹巨大,八大院线方则因为“没有协商,单方面下通知”准备联手抵制《十三钗》,并有“八大院线都将缺席看片活动”的传闻;1123日,电影局介入,八大院线和新画面方举行了长达4小时的磋商,最终制片方承诺5亿票房内分账比例提2%,院线方同意了;制片方在最低票价上让步了,特殊要求5元的最低票价可灵活处理,结果皆大欢喜。

 

《金陵十三钗》分账比例之争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轰动整个电影圈,令人关注。期间,我曾发微薄表示:有人问支持新画面还是支持院线,接触过各环节的我只能叹一声,千万别被又一场炒作迷惑,分账比例与高票价别混淆,我支持新画面提高制片方分帐比例,反对其涨最低票价,我支持院线抵制最低票价过高,但反对院线借此提高票价。眼下中国影市病症太多,形形色色的行业垄断本身就是毒瘤。

 

最低票价涨5元,分账比例提2%,就能掀起血雨腥风,为什么呢?一个字:利。同在一条产业链上,不论是片方还是院线,缺了谁都运转不起来,还好这次谈判虽然结果偏向片方,但终究各退一步,也算是不错的结果。其实,票房分账比例大致为专项资金5%+营业税3.3%+制片方最高34%+发行商5.5%+院线6.4%+影院45.8%。《金陵十三钗》一出手,除了专项资金与营业税外,片方(制片+发行)可能拿到41.3%的分成,这无疑是为制片方争取了更大的利益。

 

国际通行惯例制片发行方分账“五成到六成”(国外常见的片方梯级递减的分账制度(即放映初期,片方拿大头,越往后越向影院方面倾斜),另外其他渠道回报率也高。而中国制发部门的分账比例确实长期偏低,影院上映之外的渠道并不理想(如电视播映、音像制品、衍生产品等其他版权回报渠道),行业风险极大。而《金陵十三钗》片长不占优势,意味着场次不利,当然赚钱机会也就会减少。

 

制片方叫苦连连,但院线真如某些人所说,躺着挣钱吗?院线与影院方也有难处,如今市场渐好,租金、人力费用近几年都大幅上涨,经营成本飙升,影院经营也并非易事。更何况除万达、大地等极少数院线外,不少院线的很多影城属于加盟型,院线也只是拿一点分成而已,若给影城比例少了,影城难免“城头变幻大王旗”啊,难怪院线此次如此心齐。

 

微妙的是,分成比例的行规从最早的33%到如今的45%4次提高分账比例都是张伟平+张艺谋组合(《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不能不说“国师”张艺谋真乃中国导演第一人,每每出手全民都在等爆发。而更牛逼的是,八大院线第一次齐聚商讨抵制,新画面并无人参与以及回应,张伟平的营销团队将此事炒的天下皆知,惹得不少制片方声援,到最后双方更像夫妻吵架,电影局协调(家长劝架)和谐解决,当然谁都明白,张艺谋每部电影都能绝对挣钱的。

 

说实话,原本我们应该对当今中国电影动不动拿票房说事不以为然。而应该去清醒的想想,为什么老美的电影能隔山渡河,漂洋过海到咱们这边还赢市场,打胜仗,而我们电影只能窝内香,出去便一败涂地?我们那些所谓的“大片”离人家还差十万八千里,完全没有骄傲的资本,完全没资格。包括《让子弹飞》、《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等大片在内,都需要好好学习,提高的空间还很大。

 

中国电影离世界电影的水平差距巨大,提高国产电影竞争力,重视质量重视观众才是王道,如果连质量都懵人的话,这中国制片方与院线的“窝内斗”,让外人看笑话呢?但愿这次《金陵十三钗》分账比例之争能促使我国建立起合适的分账制度,更能调动起片方对电影质量的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