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木雕禅师
木雕禅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59
  • 关注人气:2,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看点                <span style="pos

(2009-04-20 09:27:00)
标签:

杂谈

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看点

2009年4月14日

壹:过去辉煌,如今没落,遇见政权更迭

众所周知,香港电影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产量高企、创意十足,无论功夫片、武侠片、警匪片……都曾经在亚洲影坛领导潮流,连好莱坞也要为之侧目,而那时代的香港金像奖在华语电影圈里相较金马奖、金鸡百花奖、金爵奖等,更具公信力和专业性。它一直走在商业与艺术的平衡木上,分寸拿捏得相对到位,名副其实的电影人一年一度大Party。

而素有“东方好莱坞”美誉的香港电影业近年倍尝内忧外患的苦辛。无论从产量、票房方都一落千丈,甚至不少影评人宣称“香港影已死”,不禁令人唏嘘不已。而香港电影金像奖忽而豪华奢侈,明星云集,貌似风光;忽而保守勤俭,缺钱缺人,十分尴尬。其不稳定性与每年电影质量一样飘忽不定。不少网友将港片近年的低靡与政权更迭、制度变化并提,岂不知香港电影产业的没落从97年之前就已经开始:1、盗版猖獗和政府打击不力;2、持续多年的经济转型困难;3、后备人才之培养与储备青黄不接;4、港产片质素下降、缺乏创意,才是主因;5、没落周期,正好碰上了政权更迭,加之广电剪刀手的惯性删减,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电影产业问题不断,作为年度考核一样的电影奖项问题又岂能少了,香港电影金像奖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兼容并包,公信专业,可惜的是发掘新人寥寥,数来数去还是那几颗巨星引人眼球。而且最近几年虽然偶有精品,但大都是矮子立面拔将军,让每次观看欣赏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迷们大为感叹,璀璨星光背后,让不少关心香港影的人思考香港影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正巧又要扛起香港电影一百周年的旗帜,到底拿出什么绝活来吸引已经产生“审美疲劳”的港片影迷呢?

贰:本届典礼,气势非凡,形式大于内容

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将于本月19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适逢香港电影诞生百年,巧遇这等本地电影生辰,如不倾其所有大操大办一次,怎能对得起香港电影界先辈?因此看着陈嘉上和曾志伟最近的动向,就知道本届不仅巨星云集,而且肯定气势非凡。

1:红地毯秀,争奇斗艳看点多

陈嘉上说:“我一直在不停地思考:如何超越?怎样可以更有特色?首先,我们会在金像奖红地毯环节给大家惊喜,这部分占据了很多的投资,也花了不少心思。” 这次典礼学习好莱坞作风,邀请时装设计师协会担任颁奖礼当晚星光大道巡礼的服装评审,并将选出“最佳衣着男女得主”,在庆功宴上颁奖200万港元用于红毯环节,增多配套设施与装饰,甚至新增外围观众可以看到场内情况的电视墙等。

要的就是帅哥云集,耍酷卖帅、美女争风,撞衫斗秀、要的就是真情侣秀爱、假情侣暧昧,要的就是全家福、老少配……争奇斗艳看点多。

2:嘉宾名单,经典组合显江湖

在香港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的今天,两岸三地电影人都参与了香港电影,250多位电影人的豪华名单,在陈嘉上和曾志伟的约请下将会出现在金像奖上,甚至计划在颁奖礼上让百年电影中曾出现的经典组合重出江湖,周润发搭钟楚红、刘德华挽吴倩莲、梁朝伟配张曼玉……据称是金像奖有史以来明星阵容最豪华的一次!

先抛开提名电影不说,就这豪华的出场明星阵容势必让本届庆典气势非凡,经典阵容的如何出场(以《英雄本色》、《阿飞正传》、《见鬼》及《无间道》为蓝本的四个短片向港产片致敬),以“港片100年”为主题的内容如何开展,如何回顾这百年的精彩瞬间,为香港电影贺寿都是本届最大看点!

3:司仪主持,巧舌如簧震全场

2008年事中国极为复杂的一年,国之殇(雪灾地震)、国之荣(奥运)与金融危机如何被提及,都相当考验主持水准,司仪名单至今未出,主要是曾志伟想在司仪方面作出一次高难度的挑战,掐指算算距离金像奖颁奖礼日子临近,让人期待之余不免又有点担心。

回顾历届司仪主持,香港第一金牌女司仪已经去世,而郑裕玲、陈欣健、岑建勋等老辈主持此类节目水准麻麻,而年轻的偶像派们更是欠缺经验,屡次失手更是让人诟病,拿得出手的综艺界著名主持人莫过于曾志伟、吴君如、黄子华等人,能不能又再现2003年黄子华对原岛大地说了一句震惊全场的话:“回去之后别忘了告诉日本人,钓鱼岛是中国的!”这种巧舌如簧应对自如的主持风格,想必是曾志伟所想的高难度挑战之一!

4:提名阵容,矮子里面拔将军

很明显,这一届金像奖是在矮子里面拔将军,没有优秀的电影作品,再好的颁奖礼也只能刺激下观众们的注意力,内地融合比重加大,合拍片围击,纯正港片突围艰难,《赤壁》获得最多的十五项,《画皮》十二项,《叶问》的强劲后势也让其得到十二项提名,其中就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重要奖项;香港电影业为了紧紧抓住内地市场,在创作上走折中路线,不少港产电影开始显得不伦不类,这确实困扰着不少电影编导。

不过,在我看来,这届的提名的亮点并不是这些两地合作的大片,而是《天水围的日与夜》、《性工作者2:我不卖身,我卖子宫》、《证人》、《保持通话》体现出“本土精神”的回归。

5:奖项归属,命里无时莫强求

金像奖最重要的五大奖项分别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还有最佳编剧。除了事先公布的萧芳芳获得 “终生成就奖”,丁羽获得“专业精神奖”属于多年总结之外,其余的均是年度考核,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功。做得香港演员,最终目标就是当选金像影帝或者影后,但想捧走这个小金人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演员终极奖,演技之外,都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入围影片并不尽如人意,合拍大片导演创作处处受限、看起来别扭却票房大收,小片缺乏资金支持,依然束手束脚,演员发挥受剧本限制,多流于表面,然而终究金像奖这几年依然没有挽救香港电影的危机,本届也实乃百年庆典一个锦上添花美事而已。

叁:提名分析,并无新意,本土逐渐回归

最佳电影:合拍成绩最显著

《赤壁》、《叶问》和《画皮》分别获得15、12、12项提名,而是《天水围的日与夜》艰难突围,这部影片保留了纯粹的香港风味,其他电影和《长江七号》一样是与内地合作的成果,标注着2008年是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合流最显著的年度。

最佳导演:艺术票房双考核

 许鞍华、吴宇森两者共同入围,依旧证明金像奖并未以单纯艺术为标准,或者只看票房来考核,杜琪峰、陈木胜师徒依旧保持香港电影惯有的特色坚持不懈,叶伟信的《叶问》也为逐渐没落的香港纯正功夫片打了兴奋剂。五部提名四部内地上映并取得良好成绩,进一步说明港产片现在已越来越离不开对内地市场的依赖。

最佳演员:阳盛阴衰缺后备

男演员水准流俗,如梁朝伟(《赤壁》)表演平庸无奇,甄子丹(《叶问》)依靠故事和民族大义动人,古天乐的好爸爸也是角色胜于表演,拿得出手的也仅有任达华的小偷和张家辉爆裂冲动的证人。不过动作演员和青年演员的提名一方面流露出港片片中的越来越缺失,另一方面对于新一辈也是一个鼓励,香港电影太需要一些后继人增强影响力了。

女演员也是毫无新意,鲍起静(《天水围的日与夜》)和刘美君(《我不卖身,我卖子宫》)最被看好,徐熙媛(《保持通话》)、周迅(《画皮》)、林嘉欣(《亲密》)都是一般表现,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摆脱了连续好几届的内地女星在金像奖喧宾夺主状况,可仔细留意则发现香港电影的女演员比起男演员是更加的青黄不接。

男配角竞争是亮点,无论张丰毅(《赤壁》)还是周星驰(《长江7号》)都是自降身份,以主争配,对于他们的演技无需多言,其他的如廖启智(《证人》)、樊少皇(《叶问》)林家栋(《叶问》),都表现出色,尤其后者,林家栋表演近些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男配之争为这次原本平庸的奖励增加了表演可看度的砝码。

女配之争比影后之争则是更加不济,苗可秀(《一个好爸爸》)、黄婉伶(《我不卖身,我卖子宫》)、陈丽云(《天水围的日与夜》)、赵薇(《赤壁》)、孙俪(《画皮》),演技多浮夸流于表面,竟然挑不出任何一个惊艳角色,甚至后两者典型的角色和演员表现均缺乏说服性。

最佳新演员则是花瓶抢眼,莫小奇(《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张雨绮(《女人不坏》)、梁进龙(《天水围的日与夜》)、徐娇(《长江7号》)这前四者均在人气方面输林志玲(《赤壁》)不少。貌似新人辈出,实则这些“新人”,如张雨绮徐娇纷纷片源不断,甚至林志玲嗲声嗲气的味道也为大家熟知了,已无新鲜感。

其他奖项:熟口熟面少新意

除了最佳原创音乐华人缺失外,无论摄影、美术、剪辑、服装、动作、音响、音乐……每个名单无不看见该届熟悉不过的老人依旧提名,实在是几无新意,最佳亚洲电影差点全华人垄断。新晋导演更是可怜,三四十的人了还在拍实验电影,勉强的凑了三个,更让人对香港影业的储备人才充满担忧。 

很明显,诸多问题导致港片近年低靡,二港人北上开拓市场,合拍限制、港产片质素下降导致入围片比较局限,但在这逐渐没落的香港电影时期,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又要扛起庆祝香港电影一百周年的重任,无论怎样的更新形式花样作为庆祝,这都对香港电影未来作用不大,香港电影未来路在何方?依旧要靠众志成城,港人自救,也许会有新浪潮时期那种革新局面让港片重生,也许合拍片的空间更大一些,香港电影人是可以拍出有新意的、赢得市场认可的作品的。 

百年孤寂

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将于本月19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今年恰逢香港电影百年诞辰,如此百年一遇的大事件,如不倾其所有大大操办一次,怎能对得起香港电影界同仁先辈?因此,以金像奖主席陈嘉上和曾志伟最近的动向来看,就知道本届不仅巨星云集,而且肯定气势非凡。 

    香港电影金像奖是八十年代初以来香港本土所举办的最重要的一个鼓励与促进本土电影发展的年度活动,最大特点就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包容并进权威公信,纵观历届奖项得主,无论爱情动作警匪,甚至涉及色情、暴力或其他边缘社会话题电影受到重视。28届金像奖提名细则为08年首轮公开上映、公开售票一周内不少于五场、影片时长超过60分钟的35mm菲林或数字影片。

    而金像奖评选方式于那些金马金鸡金牛之类最大的差异就是他的评选方式带来的凝聚力和权威性。本届金像奖分二轮评选,第一轮由金像奖选民和百人评审团投票选出提名名单,而这些选民和评审团成员均来自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摄影、策划、录音、配乐……甚至于电影有关的文化教育或者表演者(也就是龙套)等。第二轮则是由五十人专业评审团(评选事务组邀请的优秀电影工作者和专业媒体工作者组成)和金像奖的十多个属会会员(即导演协会、编剧家协会、艺人协会、摄影师协会……这些香港电影人自己的组织)选出颁奖典礼当晚的得奖者。香港金像奖力求以最公正的态度广集多方面的专业意见,超强的凝聚力和权威性证明它确实有实力成为华语影坛自己的奥斯卡。 

但令人痛心的是,这一届金像奖提名完全是在矮子里面拔将军——没有优秀的电影作品,再好的颁奖礼也只能是刺激一下观众们的注意力。《赤壁》获得最多的十五项提名,《画皮》、《叶问》十二项,其中就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重要奖项……内地融合比重加大,在这情况下,幸好还有《天水围的日与夜》、《性工作者2:我不卖身,我卖子宫》、《证人》、《保持通话》这些体现“本土精神”的电影在坚持着。 

提名分析:并无新意,本土化回归

最佳电影:合拍成绩显著

《赤壁》、《叶问》和《画皮》分别获得15、12、12项提名,而《天水围的日与夜》艰难突围,最佳影片提名里只有这部影片保留了纯粹的香港风味,而本届也属这部小制作获奖呼声最高。其他电影和《长江七号》一样是与内地合作的成果,标注着2008年是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合流最显著的年度。 

与内地合拍《赤壁》在各方面的整体技术质量都略胜一筹,虽然部分情节和台词存在很大的争议,淡年度的总结性大奖提名技术系数最高的电影十分正常;

甚少有《叶问》这种纯粹的功夫片进最佳电影阶段,最大的卖点莫过于爱国功夫大片激发的国人民族气节,金像奖的此次鼓励和去年《投名状》古装大片得奖一样又是进步;

《画皮》选材上虽然别具匠心,但悬疑色彩是假,情感纠结是真。和赤壁、叶问一样市场上获利颇丰,可谓标准的商业大片;

《长江七号》把童话般的小孩梦想搬上大荧幕,不过相比周星驰以往作品逊色不少;

《天水围的日与夜》属于金像奖偏爱的高质量文艺片,保留了纯粹的香港风味,很明显是最接近香港普通观众的电影; 

最佳导演:艺术、票房双重考核

 许鞍华、吴宇森两者共同入围,证明金像奖并未以单纯艺术为标准,或者只看票房来考核,杜琪峰、陈木胜师徒依旧为保持香港电影惯有的特色坚持不懈,叶伟信的《叶问》也为逐渐没落的香港纯正功夫片打了兴奋剂。五部提名四部内地上映并取得良好成绩,进一步说明港产片现在已越来越离不开对内地市场的依赖。 

许鞍华的入围,是用真实的写实质感和人文关怀讲述香港故事,以平淡普通的生活琐事讲述出一段淡淡的、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难得的保持香港风味的高质量文艺片;

吴宇森代表本届入围电影中掌控了最高的技术含量电影,《赤壁》人物众多,场面巨大,导演的技巧毕竟炉火纯青;

杜琪峰《文雀》质量无奇也入围,最大的特点则是他长久以来的坚持自我风格和富有诚意的态度,他带领的创作力最旺盛的电影制作团队,坚守香港本土文化,必定被世人赞赏;

陈木胜这个香港顶级动作枪战导演出品往往一气呵成,绝不虎头蛇尾,也证明了香港电影编剧依旧有很出色的团队坚守本土的主流市场。

叶伟信和甄子丹连续合作了几部动作片,《叶问》里塑造一个大时代下的普通武师背负的使命,似乎走上了一条商业动作片的“不归路”,实则为保持香港电影动作在国际上的强势依旧坚持不懈。 

最佳演员:阳盛阴衰缺后备 

男演员水准持平,难分高下。如梁朝伟(《赤壁》)表演平淡无奇,甄子丹(《叶问》)依靠故事和民族大义动人,古天乐的好爸爸也是角色胜于表演,拿得出手的也仅有任达华的小偷和张家辉爆裂冲动的证人。不过动作演员和青年演员的提名一方面流露出港片片中的越来越缺失,另一方面对于新一辈也是一个鼓励,香港电影太需要一些后继人增强影响力了。 

梁朝伟(《赤壁》)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屡次提名和获奖,印证着金像奖在电影没落时期急需一个最具指标性的演技派明星;

甄子丹(《叶问》)的进步显然很大,一套漂亮的咏春拳令人折服,不过观众更被吸引的是暴打日本人时候激发的民族主义快感;

古天乐(《一个好爸爸》)角色的设置有突破,从青年演到老年,难度极大,代表了一大批努力、敬业的香港新生代偶像,值得鼓励;

张家辉(《证人》)屈服于命运而变身成为一个凶残的杀手的角色表现的入木三分,明显是去年进步最大的香港男演员之一,如此少的戏份也拿下评论学会大奖,但愿金像奖不要忽略勤奋的后辈演员;

任达华(《文雀》)将一名职业扒手演绎的潇洒帅气,虽然不是发挥最好的作品,倘若加冕,同往届刘青云一样值得尊敬,毕竟再好的颁奖礼也有遗珠; 

女演员也是毫无新意,鲍起静(《天水围的日与夜》)和刘美君(《我不卖身,我卖子宫》)最被看好,徐熙媛(《保持通话》)、周迅(《画皮》)、林嘉欣(《亲密》)都是一般表现,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摆脱了连续好几届的内地女星在金像奖喧宾夺主状况,香港电影的女演员比起男演员是更加的青黄不接。影后小金人几乎可以说非鲍起静莫属。 

鲍起静(《天水围的日与夜》)举手投足已完全看不出任何表演的痕迹,自然真实的表演,细微处打动人心,几乎众望所归,绝对有资格问鼎;

刘美君(《我不卖身,我卖子宫》)社会下层的性工作者处在社会边缘的悲惨命运,表现上佳,与鲍起静相比不遑多让,已有金马在手,也是绝对黑马;

徐熙媛(《保持通话》)演亡命救女不惜牺牲形象,表演痕迹严重过火,能入围最后五强已经对她的最大肯定;

周迅(《画皮》)扮演九霄美狐,为爱自我牺牲的勾人魂魄的艺术形象,拿捏准确。

林嘉欣(《亲密》)出色的演技讲述一段苦涩的爱情,难得的港片后继女星,好演员一直没有非常好的角色,在本片里依旧如此。 

男配角竞争是亮点,无论张丰毅(《赤壁》)还是周星驰(《长江7号》)都是自降身份,以主争配,对于他们的演技无需多言,其他的如廖启智(《证人》)、樊少皇(《叶问》)、林家栋(《叶问》),都表现出色,尤其后者,林家栋表演近些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男配之争为这次原本平庸的奖励增加了表演可看度的砝码。 

张丰毅(《赤壁》)表现曹操雄才大略、城府极深,性格心理的性格难度极大,主角降配,演技一流,不过严重的脸谱化和舞台剧形式的表演风格,不知是否合金像胃口;

周星驰(《长江7号》)穷父亲演出动人之处,演技的出色已不用多言,逐步转型的星爷以主争配,表演细腻,刘德华去年获该奖已是先例,今年星爷有难度;

廖启智(《证人》)干练的警察对于他老道的表演才华来说,这次发挥实在是毫无突破,中规中矩;

樊少皇(《叶问》)的复出,盛气凌人的霸气,演技上的确有了质的飞跃,不过和女配大S一样,能入围最后五强已经对她这飞速的进步最大肯定;

林家栋(《叶问》)的盛世警察,乱世汉奸,不变的却是爱国救友的热忱之心,进步想必是和张家辉一样经过了这么多年磨练才得到的结果,无疑是年度最出彩的配角; 

女配之争比影后之争则是更加不济,苗可秀(《一个好爸爸》)、黄婉伶(《我不卖身,我卖子宫》)、陈丽云(《天水围的日与夜》)、赵薇(《赤壁》)、孙俪(《画皮》),演技多浮夸流于表面,竟然挑不出任何一个惊艳角色,甚至后两者典型的角色和演员表现均缺乏说服性。 

苗可秀(《一个好爸爸》)嘉禾公主风姿不减,饱经风霜、刀子口豆腐心的慈母演起来像模像样,完全不见了她当年的影子!

黄婉伶(《我不卖身,我卖子宫》)饰演的性工作者既可笑又可悲,博人同情,演技进步颇大,有惊艳之感;

陈丽云(《天水围的日与夜》)渴望亲情、精打细算的孤独老人,举手投足间真实可信,表现相当精彩;

赵薇(《赤壁》)孙尚香天真与对于理想的追求,富有鲜明的个性都被赵薇演绎的驾轻就熟,只可惜表演都是意料之中;

孙俪(《画皮》)勇敢、可爱、疯癫的降魔侠女,表现起来轻松简单,不过表演实在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最佳新演员则是花瓶抢眼,莫小奇(《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张雨绮(《女人不坏》)、梁进龙(《天水围的日与夜》)、徐娇(《长江7号》)这前四者均在人气方面输林志玲(《赤壁》)不少。貌似新人辈出,实则这些“新人”,如张雨绮徐娇纷纷片源不断,甚至林志玲嗲声嗲气的味道也为大家熟知了,已无新鲜感。 

莫小奇(《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演出颇为大胆,对人物角色也把握到位;

张雨绮(《女人不坏》)长7里戏份太少无啥发挥,但《女人不坏》里的女强人和女权主义者发挥出色;

梁进龙(《天水围的日与夜》)等待放榜无所世事的内向儿子,肢体语言强烈。

徐娇(《长江7号》)反串男孩,表现出色,有演戏天分;

林志玲(《赤壁》)大美女的入围无疑增加了本环节的关注率,不过演技上应该继续努力了; 

其他奖项:熟口熟面少新意

除了最佳原创音乐华人缺失外,无论摄影、美术、剪辑、服装、动作、音响、音乐……每个名单无不看见该届熟悉不过的老人依旧提名,实在是几无新意,最佳亚洲电影差点全华人垄断。新晋导演更是可怜,三四十的人了还在拍实验电影,勉强的凑了三个,更让人对香港影业的储备人才充满担忧。 

诸多问题导致港片近年低靡,港人北上开拓市场,合拍限制、港产片质素下降导致入围片比较局限,但在这逐渐没落的香港电影时期,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要扛起庆祝香港电影一百周年的重任,香港电影未来路在何方?每每港片都会绝处逢生,一方面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人进入内地市场,双方在不断的磨合与交流之中,最终会将华语电影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不少香港电影人富有诚意的态度坚持自我风格正在自救,是可以拍出有新意的、赢得市场认可的作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