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凝固历史画面,延伸电影文化
深圳“中国百年电影海报文化展”开幕
http://185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4/9/9/21/1213380e6beg213.jpg从第一部《定军山》开始,中国电影迄今已逾百年。电影其具备极高的观赏性、娱乐性,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这一百年里,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影产业也在不断进步,它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表演艺术家的同时也在记录着祖国发展、繁荣的步伐,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电影百年庆典的热潮,电影海报收藏也渐成时尚,成为许多收藏爱好者热衷的投资项目。因此,由深圳市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和搜狐深圳电影评审团倾力打造的“中国百年电影海报展”将在三月底隆重开幕!届时主办方将与东海太平洋影城、南国影城、太阳数码影院、百老汇影城、华夏艺术中心、海岸影城、保利国际影城七家星级影城共同合作,每周轮流在七家影城向全市的观众朋友展现我们精选的100多幅百年经典电影海报。新干线从上万多张电影海报中精心挑选出100多张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与观众影迷一起回顾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电影海报凝固历史画面
一部优秀的电影,其实就是一段时代背景、一份电影文化。所以,电影海报能反映某一时期的电影文化,能够充分展示电影艺术魅力,耐人寻味。与一般古玩不同,电影海报=具有大众化色彩。此次参展的许多早期经典影片如《姐妹花》、《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征北战》等,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为海报收藏打下群众基础。
此次参展海报大多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作品,一方面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存世极少,市场上难以见到,但观赏和保存价值很高,新干线多方寻找,如《小城之春》、《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也挑选部分解放战争时期电影海报如《上甘岭》、《永不消逝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另一方面,“文革”时期尽管海报存世数量也相当有限,有的甚至成为稀世珍品,很多难觅其踪;而八十年代至今的电影海报比较常见,因此和文革时期海报一样没作为主要展出对象。另外,针对广东粤语市场特性,新干线也挑选了部分香港粤语长片时代的优秀电影海报,如《凤求凰》、《花前错》、《野玫瑰之恋》等。
喜欢电影的延伸,艺术品味的展现
http://183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4/9/9/22/121337f4a71g214.jpg有人说,海报是影片走向市场的“名片”,它集影片最精彩的镜头,配以最美的广告语加以推介,同时具有的艺术性和文化特征,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经济、文化与印刷水平,成为收藏的热点。因此一部电影上映前,电影公司往往会请艺术家或专业设计公司设计海报,而后各地发行。如《东邪西毒终极版》推出的10套新版终极海报,就受到不少影迷亲睐,随着关注及收藏电影海报的人群日益扩大,它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经典回味。
而早期的电影海报,都是各家影院请人根据海报原稿手工画的,后来才出现了印刷品海报。这类设计的原稿属于孤品,一般藏家很难觅。因为早期珍贵的海报都是薄纸一张,不易保存,所以此次展出多采用海报翻制品。电影海报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海报实际的宣传效果。优秀的海报往往会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以民国时期电影海报为例,《新女性》、《八千里路云和月》都是电影海报中的佼佼者,一些看过这些影片的老人至今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设计已采用非剧情式的手法,画面采用特写镜头,以突出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同时画面还标明主演人员的名单,如《新女性》主演人员为阮玲玉、郑君里;《八千里路云和月》主演为白杨、陶金。又如最近电影《女人不坏》、《海角七号》等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展览为期一个半月,这100幅大多是大家耳熟能详、意义深远的电影海报,有些甚至影响了几代人,比如《地道战》、《小城之春》、《渔光曲》等,从这些海报上,我们能看到电影本身相关的信息,同时由于多数海报都是手工绘制而成,还能让我们欣赏到手工绘画艺术,相信看过这些海报,每一位影迷都会获益匪浅,届时爱好电影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