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禅师观影之13--十面埋伏
木雕禅师@ 2004-1-17
0:00:00
天气燥热难忍,如何解决压抑已久的浮躁?在吹着冷气和牛皮的十面埋伏下畅快的笑,未免不失效果.当影片在结尾响起老凯的所谓国际音乐时候,一向在影院中保持风度的我也随着众人的笑声走出影院.
看电影过程中,电影院里笑声不断;电影结束后,大家和看英雄一样眉飞色舞的讨论,又是绚丽慑人的影像画面,又是震撼的特效,大风、大风被北方有佳人代替,好快的剑被残酷的刀代替,铺天盖地的弓箭被密密麻麻的飞刀,竹镖代替……十面埋伏又一次被摄影,音乐,道具,调度,剪辑,色彩等等因素共同构筑的视觉与听觉体系喧宾夺主.
一,笑声带来的启迪
最搞笑的就是章MM死来死去死了三次,呵呵,,张导的确想表达出爱恨交加的私人感情下失去理智为爱拼命的感觉,但是这最好的特效却导致了最大的笑柄.
当宋大妈说出刘捕头乃是卧底的时候,观众又笑了,无间道中卧底的关系已经发挥及至,何苦又来自讨苦吃?
我以为会看到一个“尔虞我诈环环紧扣”的英雄美人故事,或在爱情上感受到一次张氏西北式狂野豁达抵入内心的震撼,我以为老谋子会借“十面埋伏”在故事情节和爱情线索上奇峰突转天马行空.可惜,我看见的仍旧是绚丽的色彩,喧宾夺主的音乐,浮躁粗糙的剧情,华丽多姿的服装.
而当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已经被张导电影屋檐滴落的水敲在栏杆上的细微声音感动过,如镜的水面上翩沓而过的身影迷恋过,我们是否还会注意到芸豆弹指间的力道和云秀挥舞是的刚柔并济?那些树叶间恍然而过的衣襟,那些脸颊上悄然而逝的泪水,那些刀剑盾箭器物闪耀着的金属质感……一切又走的是形式的道路.
震撼的不是故事,张导却总屏蔽自己最拿手的故事,拿起特效的武器一次次误导我们,好看不是单单指的特效如何,摄影如何,当年红高粱地中狂野的缠绵,响亮的民歌依旧无法磨灭.我知道您在电影画面质感音乐调度上,已经是中国难以越级的高度.可不用三翻四次用音乐美术特效来唬人,那不是武侠! 熟悉的挥舞衣襟,熟悉的悄然而逝的泪水,熟悉的金属质感依然虚伪的冒充着新武侠!形式至上的新武侠.
二,结构上的硬伤与形式上的完美
我为何而走进电影院?无非就是电影的故事情节或是电影的结构脉络或是电影的视觉与音乐或是电影的教化与寓意.
而张导这次又和英雄一样的错误出现,用倍魄的话说:张艺谋怪不得别人挑剔,是他自己欲壑难填。他要面面俱到全面丰收,结果所有对他的批评都切中了他的要害。把“商业片”理解成单纯的“视听刺激”,把“东方神秘”演绎成“故弄玄虚”,把“炒作”弄得更像“浮躁”,把“全面”搞成了“表面”。精于色彩经营的张艺谋把他的人物当成了布景,……他以为这样一部既不搞笑滑稽也不悬疑刺激的“商业片”,还不需要刻画人物的细腻和逻辑,他以为只停留在一些概念的表层,就能赢得人们由衷的赞誉,并心安理得地将他们口袋里的钞票赚去。
张艺谋在电影形式上已经在国内成为王牌,对于看他的电影,已经越来越明显的形式化.而这种具有多元化多方面的武侠电影来说,张的参与无非更使得该电影在视听享受上达到了更好的效果.也直接影响了剧本故事的单薄.在他的所谓的商业电影概念里,武侠的概念成为了单单的视听刺激,为了迎合国际口味,拿出众多的中国杂耍来故弄玄虚.再加上前期无休止的脑白金式吵作,使得故事让我们看起来更加虚弱.人物刻画的薄弱,逻辑推理的弱智,使得电影笑场连连.
他吵作时说十面埋伏加入了更多所谓人性化的东西,我的理解无非就是把他心中大武侠改为小武侠包装而已,所谓大,就是英雄中沉重大气的主题, “天下”的主题和平.而小,则是把轻盈坦荡的爱情,那一瞬的心跳与激情.可惜无论形式上有多么完美,蹩脚的台词,单薄的故事赢得的仍旧笑场连连.成功的商业推广赢得了票房,一次两次可以,但以后的路如何继续?
我个人比较挚着, 故事情节,结构脉络,视觉与音乐,教化与寓意只要有其一就会欣赏,可广大观众的口味不会满足与单纯的视听享受了,与好莱坞的视听冲击相比,老谋子继续下去的路会越来越难走.
三,演员与其表现
随着老谋子如意算盘的盘计,演员也是越来越商业,刘德华金城武这样的偶像搭档,使人很怀疑其中的表演成分.可喜的是演员表现尚可,章MM其中除了无理头的死法之外,表现也上佳.刘德华其中从竹林大战以后的戏份中表现出来的老辣,还是真放下了许久以来偶像的架势.
四,再谈经典与遗憾
1,形式上:
竹林大战一幕确实有了新意,比起卧虎藏龙飘荡“诘木狼峁,十面埋伏中加入的随竹弹性荡在半空的感觉更加真实,更加被中国人接受.竹镖与空气擦动的声效逼真震撼.武术上拳拳到肉的感觉在雪地大战中表达也很到位,但是就是感觉不到那种让人看过笑傲江湖或刀的感觉.更缺少本该很有力度的血性!!
遗憾的是飞刀特写的滥用太多,或许是如今好莱坞对于速度的特写太多,该电影中过多的应用,只能说明特效的成熟,没有起到一丝一毫让人感觉到那种冰冷的杀气.
画面上的敦煌色,竹绿色把握不错,谁让人家这个方面就是强呢.陶经的音效有时候真是喧宾夺主!
2,内容上:
比如随风与小妹的爱情突如其来,刘对小妹的微妙态度在捕到小妹时候表达生硬,大姐、众位捕头之间交战与否的交代,刘面对杀与不杀的抉择都没有完全到位.重要的部分要不被打斗代替,要不草草了事,没有一丝惊喜.
张大导演对与传统的文化的理解一直保持着感性的率真,一向是国际出名,如今越来越烂的商业抉择,不知道是中国电影的喜还是悲……
木雕禅师
天气燥热难忍,如何解决压抑已久的浮躁?在吹着冷气和牛皮的十面埋伏下畅快的笑,未免不失效果.当影片在结尾响起老凯的所谓国际音乐时候,一向在影院中保持风度的我也随着众人的笑声走出影院.
看电影过程中,电影院里笑声不断;电影结束后,大家和看英雄一样眉飞色舞的讨论,又是绚丽慑人的影像画面,又是震撼的特效,大风、大风被北方有佳人代替,好快的剑被残酷的刀代替,铺天盖地的弓箭被密密麻麻的飞刀,竹镖代替……十面埋伏又一次被摄影,音乐,道具,调度,剪辑,色彩等等因素共同构筑的视觉与听觉体系喧宾夺主.
一,笑声带来的启迪
最搞笑的就是章MM死来死去死了三次,呵呵,,张导的确想表达出爱恨交加的私人感情下失去理智为爱拼命的感觉,但是这最好的特效却导致了最大的笑柄.
当宋大妈说出刘捕头乃是卧底的时候,观众又笑了,无间道中卧底的关系已经发挥及至,何苦又来自讨苦吃?
我以为会看到一个“尔虞我诈环环紧扣”的英雄美人故事,或在爱情上感受到一次张氏西北式狂野豁达抵入内心的震撼,我以为老谋子会借“十面埋伏”在故事情节和爱情线索上奇峰突转天马行空.可惜,我看见的仍旧是绚丽的色彩,喧宾夺主的音乐,浮躁粗糙的剧情,华丽多姿的服装.
而当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已经被张导电影屋檐滴落的水敲在栏杆上的细微声音感动过,如镜的水面上翩沓而过的身影迷恋过,我们是否还会注意到芸豆弹指间的力道和云秀挥舞是的刚柔并济?那些树叶间恍然而过的衣襟,那些脸颊上悄然而逝的泪水,那些刀剑盾箭器物闪耀着的金属质感……一切又走的是形式的道路.
震撼的不是故事,张导却总屏蔽自己最拿手的故事,拿起特效的武器一次次误导我们,好看不是单单指的特效如何,摄影如何,当年红高粱地中狂野的缠绵,响亮的民歌依旧无法磨灭.我知道您在电影画面质感音乐调度上,已经是中国难以越级的高度.可不用三翻四次用音乐美术特效来唬人,那不是武侠! 熟悉的挥舞衣襟,熟悉的悄然而逝的泪水,熟悉的金属质感依然虚伪的冒充着新武侠!形式至上的新武侠.
二,结构上的硬伤与形式上的完美
我为何而走进电影院?无非就是电影的故事情节或是电影的结构脉络或是电影的视觉与音乐或是电影的教化与寓意.
而张导这次又和英雄一样的错误出现,用倍魄的话说:张艺谋怪不得别人挑剔,是他自己欲壑难填。他要面面俱到全面丰收,结果所有对他的批评都切中了他的要害。把“商业片”理解成单纯的“视听刺激”,把“东方神秘”演绎成“故弄玄虚”,把“炒作”弄得更像“浮躁”,把“全面”搞成了“表面”。精于色彩经营的张艺谋把他的人物当成了布景,……他以为这样一部既不搞笑滑稽也不悬疑刺激的“商业片”,还不需要刻画人物的细腻和逻辑,他以为只停留在一些概念的表层,就能赢得人们由衷的赞誉,并心安理得地将他们口袋里的钞票赚去。
张艺谋在电影形式上已经在国内成为王牌,对于看他的电影,已经越来越明显的形式化.而这种具有多元化多方面的武侠电影来说,张的参与无非更使得该电影在视听享受上达到了更好的效果.也直接影响了剧本故事的单薄.在他的所谓的商业电影概念里,武侠的概念成为了单单的视听刺激,为了迎合国际口味,拿出众多的中国杂耍来故弄玄虚.再加上前期无休止的脑白金式吵作,使得故事让我们看起来更加虚弱.人物刻画的薄弱,逻辑推理的弱智,使得电影笑场连连.
他吵作时说十面埋伏加入了更多所谓人性化的东西,我的理解无非就是把他心中大武侠改为小武侠包装而已,所谓大,就是英雄中沉重大气的主题, “天下”的主题和平.而小,则是把轻盈坦荡的爱情,那一瞬的心跳与激情.可惜无论形式上有多么完美,蹩脚的台词,单薄的故事赢得的仍旧笑场连连.成功的商业推广赢得了票房,一次两次可以,但以后的路如何继续?
我个人比较挚着, 故事情节,结构脉络,视觉与音乐,教化与寓意只要有其一就会欣赏,可广大观众的口味不会满足与单纯的视听享受了,与好莱坞的视听冲击相比,老谋子继续下去的路会越来越难走.
三,演员与其表现
随着老谋子如意算盘的盘计,演员也是越来越商业,刘德华金城武这样的偶像搭档,使人很怀疑其中的表演成分.可喜的是演员表现尚可,章MM其中除了无理头的死法之外,表现也上佳.刘德华其中从竹林大战以后的戏份中表现出来的老辣,还是真放下了许久以来偶像的架势.
四,再谈经典与遗憾
1,形式上:
竹林大战一幕确实有了新意,比起卧虎藏龙飘荡“诘木狼峁,十面埋伏中加入的随竹弹性荡在半空的感觉更加真实,更加被中国人接受.竹镖与空气擦动的声效逼真震撼.武术上拳拳到肉的感觉在雪地大战中表达也很到位,但是就是感觉不到那种让人看过笑傲江湖或刀的感觉.更缺少本该很有力度的血性!!
遗憾的是飞刀特写的滥用太多,或许是如今好莱坞对于速度的特写太多,该电影中过多的应用,只能说明特效的成熟,没有起到一丝一毫让人感觉到那种冰冷的杀气.
画面上的敦煌色,竹绿色把握不错,谁让人家这个方面就是强呢.陶经的音效有时候真是喧宾夺主!
2,内容上:
比如随风与小妹的爱情突如其来,刘对小妹的微妙态度在捕到小妹时候表达生硬,大姐、众位捕头之间交战与否的交代,刘面对杀与不杀的抉择都没有完全到位.重要的部分要不被打斗代替,要不草草了事,没有一丝惊喜.
张大导演对与传统的文化的理解一直保持着感性的率真,一向是国际出名,如今越来越烂的商业抉择,不知道是中国电影的喜还是悲……
上一篇:
后一篇:禅师观影之香港电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