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在满目疮痍中活着的灵魂
(2009-01-07 09:39:05)
标签:
三峡好人民工废墟酒干倘买无沈红娱乐 |
分类: 我的观影手记 |
三峡好人,在满目疮痍中活着的灵魂
终于有幸看了《三峡好人》,广大中国穷人最依赖的几种物质“烟”、“酒”、“茶”、“糖”把两个寻找的主题串了起来,一个是找十多年前买来的媳妇,一个是找出去两年都不回家的丈夫,同样的过程,不一样的结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原本以为贾导演既然拍三峡,或许看见唯美的风景,没想到他还是一如既往,关注弱者,坚持写实主义的风格,记录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经济、移民、环境、文物、旅游……不可否认该工程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三峡好人》镜头下的劳民伤财、政府领导人好大喜功、城市暴徒的盲目无知、废墟民工犹如行尸走肉的灵魂等,给我们更大的震撼和深思。这部精彩的电影,无不透漏着一种历史质朴的厚重感,变化无常的宿命感,这个感觉,令我想起了张艺谋的活着,《三峡好人》不就是新时代的活着吗!
夔门
夔门成为三峡的缩影,十元人民币后边的风景,在奉节民工说道来,是过去的自豪,是历史的优越感,是对过去辉煌的回忆,可当三明再三回顾时候,夔门已经水淹过半,辉煌不在,巫山云雨那种传奇的风景,已经不是那么迷人了。民工接过五十元人民币,指着壶口瀑布赞叹时候,我分明听到了他们内心中的呼喊,其实是对奉节的废墟一声感叹、无奈、疑惑,难道真就这么甘心的背井离乡,告别千年古镇了。
“烟”、 “酒”
烟酒,在电影中成为一个男人尊严的代表,三明为麻大哥敬烟酒,为的是抚平大哥内心压抑长久的不痛快,作为莫名孩子的舅舅,大哥当然对这买卖婚姻有芥蒂;三明为模仿发哥的混混敬烟,是满足这自以为是的小子好强心理;为民工,则是自己与之身份近似,溶于生活,而最终这群贫贱的生命,跟随他又将踏上更新的征程。当三明一群走向更危险的生命旅程,转身回顾到钢丝上行走的男人时候,生命好象给大家在开玩笑,现代文明和现代废墟交相呼应,生命无偿,人却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
“茶”、“糖”
茶,略苦,沈红的苦涩,都被自己表象掩饰,一路寻来,没有人知道她一个女子受苦多少,单单看她每走一处,即拿矿泉水瓶子盛水解渴就知道。摊上一个喜新厌旧的家伙,当沈红看见飘忽不定的飞碟时候,自己也对行程和主意忧郁不绝,拿着丈夫的茶,泡半杯来品尝苦涩。而当怪异的纪念碑建筑拔地而起,升腾离去,此刻显然沈红已经决定离去。三明辛苦找到以前的女人,当三明和女人分糖为两半来吃时候,我眼睛湿润了。有时候,必须有前面的苦心经营,才有后面的相遇幸福。
最悲哀的人群塑像
红皮裤男唱苏芮的酒干倘买无,妖娆女舞伴艳俗、众民工狂笑和汗渍、泥灰揉搅,乌烟瘴气却显得生存的力量十足,处处血气方刚;魔术把戏骗局,摩的的狡诈、处处显露文明社会的满目疮痍;小马哥戏剧化的江湖和浅薄的江湖义气,悲剧化的结果引不起任何人同情;只会唱《蝴蝶》和《老鼠爱大米》的小孩、黄毛金发的哈韩新人类与挖掘西汉古墓的技术工遥相呼应,遗忘的文明废墟上有了更适合生存这个土地上的可悲的生命力;16岁女子试图离开家园找出路,以及大量人群背井离乡(有点点不满意,要我来说16岁姑娘应该遇见三明,直接问他要不要叫小姐,更震撼,或许这是贾导演象广电的一点妥协吧);更不用说其中的隐射工伤、政府好大喜功……
由于个人经历颇有相似之处,看《三峡好人》,我微笑、悲哀和感动,在这个太容易被遗忘的文明社会,大家都是满目疮痍中活着的灵魂,看一部《三峡好人》,是我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