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侄子张若远满月照。新的、充满可能性的生命,就如同新媒体)
18世纪70年代,德国产生了一系列著名的、与传统文学艺术迥异的作品,比如《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由此,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史称“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的意义不仅仅是几部作品的诞生,而是对文学艺术美学的一次革新,突然之间,人们发现,古典主义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需要新的美学之下的作品,个性的解放,创造的自由,成为人们的追求。这场运动动的意义,发自于文学,但完全是一个大社会意义的运动,它让人们摒弃过去的条条框框,开放心胸,用想象力构建未来。
今天,对于信息传播领域来说,手机正在引发大媒体时代的“狂飙突进运动”。
古典主义的传统媒体,在当代,在上个世纪末,其美学已经到达巅峰了——
——《国家地理》的视觉,《纽约客》的文字,《60分钟》的评论,《经济学人》的宏观远见,BBC的现场……这些不必列举——很遗憾,中国媒体刚刚开始进入现代,就来到了新媒体时代,这是幸或不幸呢?
——现在是手机带领大家开始“狂飙突进”了。
经历过手机带来的冲击阶段,我们将会看到:
1、手机媒体的到来,不是传统媒体的丧礼,而是新生;
2、也不是电脑互联网的继续,而是超越;
3、手机媒体不是第五媒体,而是第一媒体,是核心媒体。
为什么说是传统媒体的新生呢?
因为手机和各种终端快速的普及,使受众快速扩大,而传播成本降低,也就是说,信息的需求量扩大了,市场扩大了,且是以波状扩张,那么,高品质的内容仍然是人们需要的,这是所有媒体的机会,这个机会是终端的普及带来的。
不是所有的传统媒体都会在这一场涅槃中重生,只有符合以下条件的传统媒体才有可能:
1、它拥有优质的内容;
2、它拥有一个有吸引力的品牌,有创造力的团队;
3、对信息技术的前瞻和理解;
4、耐心。
狂飙突进的意义不是事先预定了一个方向,是人们对美学的理解有了新的高度。
那么,大媒体时代,我们可以预测到什么呢?
1、优质的内容一定会有更大的价值,但这个价值不是某些人简单以为的“用户付费订阅”;
2、好的媒体品牌一定会有更大的价值,但这个价值需要转换成为新媒介语言和影响力;
3、仅仅优质的文字,优质的图片,优质的新闻,优质的视频都是不够的,未来所有的信息将是多媒体形式传播的,所以,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必须是多媒体内容生产传播方式;
4、手机是第一媒介!对用户行为的理解,决定了一个媒体在设计业务模式,商业模式上可以走多远。
有没有看到一个传统媒体,已经有了这样的理解和勇气呢?
是的,很难。危机感很强,也有尝试做网站、报纸电子版、手机报,电视台也有传节目上视频网站,但因为现在就把全部的投入放到手机上来,无论体制、商业考量,对中国传统媒体来说,难度都太大。所以,和新媒体公司的技术平台合作,成为理解新技术,传播品牌的重要一步,就像很多媒体和3G门户的合作一样。
人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时代,作为媒体从业者,生逢一个狂飙突进的大媒体时代,我们站在传统媒体的古典美学之上,要依赖的,却是理解力与想象力,才可能成为其中的创造性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