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约了近40个同事,去曾帅租住的房子喝酒聊天,那天,几十人像到了数码城,各取所需,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就冒出个人举着一个稀奇古怪的电子玩意问:“曾帅,这个多少钱卖啊?”
曾帅是朋友兼同事,姓曾,因为帅,于是随大家叫他“曾帅”。帅是说他长得帅,玩数码也玩得超级帅。那天选他家,最主要就是看重了他的数码储备可以满足各种人的口味。
很难统计他有多少数码装备,他有一项记录,在我的人际交往范围内,尚未听说有第二个人。他自己亲手用过的智能手机,近200款。
请注意以下2点:
1、不是见过或者摸一下,是完全属于曾帅,用过一段时间才算在这200款内。
2、曾帅同学不在3G门户掌管测试手机的部门工作。
曾帅同学对智能手机的了解到了何种惊世骇俗的地步呢?我举个例子,你只要大概说一款手机的某一两个显著特点,他就会说,哦,那是XXX型号,大概是X年出的……曾帅同学比较腼腆,说话声音很小,你得和他凑很近才可以交流,只有说到手机,他才把音量拧到最大。我给同事的建议是,如果你没买手机,那你找曾帅咨询没问题;如果你刚刚买了手机,千万别找他,你一给他Show,他看一眼就说,哦,这款不错,XXX方面比较好,但是……这个但是一说,你恨不能把那手机扔了。他自己同时在用的手机从来就没有少于十部,有人手机丢了,同事习惯会说,去找曾帅借一部用?
不只是手机玩家了,据说鼎盛时期,电脑有7部,包括可以放在手掌大小的笔记本电脑2部,屏幕可以旋转手写的笔记本1部等等奇形怪状的电脑,PDA也是同时好几部,PSP两台,WII等等,等等。许多玩意儿我甚至不知道名字。
另外还有个年长些的朋友,大家亲热惯了,叫他“沙沙”。沙沙和曾帅有一拼,只是他狂热爱相机,对数码相机嗤之以鼻,对经典机械相机推崇备至,就差每天上香朝拜。
朋友的切肤共识是千万别向他请教买相机,他会对你目标中的相机贬到体无完肤,除非你准确命中他喜欢的某品牌某年出产的某款。比如你打算买GR1V,他会冷笑几声,然后就是这样的开场:“快门易损,知道吧?用不了多久的,还是T3好,我告诉你,回来加个手柄,那真是……”你打算买莱卡,那拜托千万别说M8,只能说M6,“什么?M8?哎哟,你和那谁真是一样,真是侮辱莱卡啊,你知道那自动测光简直是……”要不你就别和他说话,省得没有晚饭吃,在你连连点头前,他停止不了。而在和你侃侃而谈3小时后,你终于同意了他的观点,他会心满意足地停顿30秒,嗓门降下8度来,说:“我刚才说的那款,XX年买了一个,在家呢,下回我给你看看。”看看是指他心情好,天气好,碰巧又记得的时候。
大家一起去外地玩,都会笑沙沙,出门前一天肯定面对着一架子的经典相机犯愁失眠:该拿哪部相机出门呢?要是说数码相机,他也不是不用,那是舍不得用自己的好相机,拿来当替代品的,你要咨询他买数码相机,他就几句:哦,那就随便买部用用吧。骄傲得很。
我从不问他们痴迷这些玩意的原因,对这些旁门左道的家伙,我总是很羡慕,他们在朋友圈中,是专家,是话题;工作之外,有乐趣,生活幸福指数绝对高;特别对我来说,最关键的是,能够对一些东西入迷,那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让他们相信生活中的趣味。“能够入迷,能够爱人,就对自己很满意”,我喜欢契科夫的这句话。
一直以自己的状态猜度,认为能入迷的人少了,可后来发现,周围的旁门左道人士很多,而且各有其好,真是好玩。
有个朋友,我叫他韦老宝,老大不小了,特别喜欢玩具,说起玩具来,口沫横飞,还能随时在书包里掏一个出来给你做例子;
另有个朋友,平时安安静静,原来他又拍宝丽莱,拍乐摸,又玩越野车,吓死我的是,他还玩传说中的电台;
再有个朋友……
——出卖朋友故事,给《万家科学》写的专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