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们的内刊编辑催到跳墙,仿佛回到当记者时代。 好在有登机时间的限制,没有了以前的拖拉,写完却差点忘了交稿。
手机说话
北京的朋友对我说,3G门户的人有两个特征:
第一就是见面就拿你的手机改主页,心肠好点另外再给你加几个书签,一见智能手机更是两眼放光,一股脑不把GGlive、GGMusic、GG给你装齐了不罢休,还要确保你能够自己熟练使用并保证会教给朋友才肯放手。如果你的手机不幸(或者说是幸运)还不是智能手机,那么他们惋惜的叹气会让你觉得好愧疚,好落伍,好给他们丢面子,好应该立刻出门去换部他们指定的手机。如果你的手机不能上网,天啊,那简直就是犯了罪,你只能立刻自己上绞刑架……
第二特征到晚上才暴露,不管是咖啡馆还是饭店,没坐定就问哪里可以充电,因为他们的手机都在不停上网,电力永远不足,只恨诺基亚不和飞利浦早日合并。
是的,我始终觉得,即使是诺基亚,也不能如我们公司一般全民皆兵,人人对手机有如此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这个时代告诉我们,你使用什么生产工具,就说明你站在什么位置:
我的妈妈以前是用锄头(现在可以雇用农用机械),是农民;我的哥哥开机床,是工人;我刚刚毕业的时候上班都用电脑,我是信息时代的乏味白领;今天,我们公司全用手机工作(开发程序,制作内容用电脑那是表象,不许和我争辩),我们是引领这个时代发展方向的人(我们真牛,赞!)。
手机告诉我们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公司的发展历程告诉人们中国无线互联网的发展路径。
2004年3月,我们公司就邓和我的手机可以上网。我们和别人说自己是做手机上网的时候,第二句话就要说“但是不是SP”。
2005年,我费了好大的劲才让常那部摔不烂的BENQ手机连上了3g.net.cn(要是现在多好,3g.cn,容易多了)的主页,但他一回苏州就再也无法向朋友再现,同事G当时可以骄傲地使用7天不充电的飞利浦手机在我北京的办公室里,每当我用那个按键要用尽全身力气的玩意打电话的时候,我无法相信他第一次上3G门户用的就是同一部手机。
2006年T让我看到现在的GGLive,当时的GGTV的DEMO,那时候EDGE还没有上,不过我已经知道,3G门户又一个新阶段到来了。
2007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覆盖率是10%,3G门户公司的智能手机使用率是60%,而且任何一个新同事买的新机,都是智能手机。我那部好大又不好用的7710丢了,我一直想着把它用到鞠躬尽瘁最后镶起来的计划没有实现,瘦弱的GB总是喜欢大机器,我丢了7710而不是给他用,心里觉得好对不起他。GB上周还说,“唯一的S90,经典啊,可惜啊。”我买了N80却只用了几个星期,D拿走的时候,给我一部价值1000元的联想,拨电话时按出的每个数字都是不同颜色,他说:“看,彩屏的,多好啊。”
2007年,联通开始上G网,这样,我终于可以坦坦荡荡给130、133的同事打电话了,不再又埋怨他们不和我们站在一起,又担心我的埋怨给他们压力了。我们公司的移动和联通没有了界限,无线互联网的界限也在消失。
……手机的故事在繁衍,渐渐渗透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的DNA,加入这个公司的人,就再也无法和手机分割开来。手机让我们焦虑,让我们忙碌,让我们痛苦,也让我们快乐,就像……恋爱。
有一本杂志叫《WIRED》,它被评价为“从未来飞来现在”的杂志,三年前的我们无疑也是未来来客,现在也是,是我们,是3G门户告诉中国,将来的手机上会发生什么,手机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到什么程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