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啤酒狗子
啤酒狗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72
  • 关注人气:8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此一说——阿坚评《九栋》

(2010-12-20 15:17:18)
标签:

文化

 

辩证谈邹静之的《九栋》

阿坚

 

1.    精彩还是机会

 

文学一从实际中出来,就很难是实了,哪怕这是文学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对同一件事的叙述来说,在基本都真实的情况下,我们会说甲写得比较精彩,乙写得比较朴实。

静之就是写的太精彩的那种,而且他貌似朴实。他想让你看不出打扮,看不出较劲,用心良苦,做作极了,做作出行云流水般的文字,累不累呀。

一九九三年,他在我编辑的《啤酒报》开设专栏,我常去他家,知道他的写作状态:好桌好椅不用,偏去阳台的窄仄之地,俯小桌,坐小凳子来写;一篇千字文构思好几天了,还觉写不出来,直到我这天下午五点要来取稿子,才在午后动笔;文中有的句子他能背出来——我们稍后在他家喝酒吃炖羊肉的时候,他忽然又闪回下午炼句之情境中了。

我个人觉得,给大众写,一定要精彩,否则大众看不进去;而给搞写作的看,朴实就行了,也就是说写说明文就行了。

静之老了,因为他还抱着经典主义、精密风格的写作态度。而贾新栩与我之流,早已开始了流水账体的写作路数。我越来越觉得,写作就写历史(小小局部)而不是写文学,“见山就是山”就行了。所以我倡导流水账体、说明文体。

 

2. 向前看还是向后看

 

《九栋》写的都是旧事,“只与那些旧楼有关”,旧的“风中沙粒”,文革轶事。静之为什么这么怀旧呢,我臆说一下。

静之是一个没有宏大抱负的人,他喜欢艺术、诗歌,想过一种优柔的、文化贵族式的生活。他对手艺活很看重,比如精敲文字、学习美声尽量惟肖、构思剧本十易其稿,其工作作风十分细致。他不太适应现代社会,当下的生活可能让他觉得没有根。所以他看重他自己的古代——童年、少年以及诗歌青年期的纯真、干净、简单的情趣、清浅的思想。

“风中沙粒”不少载过《啤酒报》,因我小时和静之是一个大院、一个中小学,《九栋》中出现的人我不少认识,比如段五在铁道部宿舍的家我去过、白净的史大夫也给我看过病且曾住我家楼上、侯老师(名雁如)在文革时也是我的看管对象。

我在想,我对那些往事就没那么大的兴趣,可能我对即实的或更接近现在的事觉得更有书写的必要。“怀旧的人必是对现在不满意”。静之想必也很看重自己的《九栋》,他更看重自己作为纯文学时期的写作——那是接近一种为文学、为艺术的写作,是高级的。而近些年他的不少的各种作品,不是这个性质的。

优秀的文学作品带有向前看的思想,给读者往前生活的启示。我觉《九栋》基本是文学古董。但附录的十首诗我很看好,含着不会过时的思想甚至是禅意。

我是想用最高级的标准,评价《九栋》:它适合给大一大二中文系的人当作文范本,也可给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当茶后闲读;它对于70后、80后的文学工作者没什么意义;它是一本自恋自珍的金丝扫帚,也许它能扫去作者本人思想的尘埃。

 

3.让读者感动还是让读者思考?

 

静之是叙事的高手,虽是冷叙述,但技巧蕴藏,令读者冷着冷着忽心头一热——就湿了,连我这个阅读老手都不得不感动。说句糙话是“丫的路子太阴险了”,“我中了丫的毒了”。等我被街风一吹,我当然不干。

静之当然有悲怜心,不知他抄没抄过《金刚经》,反正影印装裱过其父抄的该经——我还临过至少一遍呢。《九栋》里是有些“恒河之沙”的粒子,但静之让那些沙粒子过于发光了,所以它们不是给思考型或思想型读者预备的。

不是说《九栋》就没想启发思考性,但我觉太不够了。责编它的贾新栩说“这是一本我心目中的纯文学作品……”,这话是不是也玩阴险呢。贾新栩以“狗子”闻名新小说家优秀者圈,他看上的小说范畴我应是知道的。

顺便一说:

我蹭过静之的很多酒肉,我张罗给进去的朋友筹款时静之是出的最多,我小孩原先睡的床也是他给的。我觉越是好朋友就越往狠了批;可夸可不夸的不夸,可贬可不贬的必贬。这可能得罪人,就像多年前贾新栩仗酒而批评说“原野的东西平庸”,而后被当面批评的人再没请过我和贾新栩喝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