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郁达夫和酒

(2006-08-31 10:36:05)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文人中,郁达夫算是比较能喝的一位。在他的日记中,隔三叉五就来这么一句:喝酒三坛大醉(应是黄酒——作者猜)

 

郁达夫的作品一向不避讳自己的隐私,甚至有故意暴露的倾向,他写手淫及自己跟女人的关系就好象谈天气一般,鲁迅说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原则就两个字:瞒和骗,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郁达夫的作品自然显得鹤立鸡群振聋发聩,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他缺根筋,关键是他缺得那么自然那么坚定,缺得大大方方天经地义,这不免让他的读者开始对自己那瞒和骗的人生产生深深的怀疑。     

          

     郁达夫好象并没有专门写过喝酒,他肯定不是回避这个,大概他觉得喝酒太家常便饭了,没必要或顾不上专门去写,但从别人的回忆文章中有一些关于他喝酒的趣事。比如说有一个文学青年对郁达夫景仰已久,算得上是郁的超级粉丝,他很想跟郁喝酒聊人生,于是便给郁达夫写了封信(那时约酒通常是写信吧),诉说了一番人生的苦闷并说某日要登门拜访,不想按时来到郁达夫家,郁非常冷淡,并阴着个脸告诉他昨天喝大了不想喝酒也不想见人,文学青年碰了一鼻子灰搓了一肚子火,在小报上写文章攻击郁达夫高傲冷漠,完全看不到其作品中那颗跃动着的拳拳赤子之心。其实这个文学青年真是太年轻了,其一你不能通过作品而得出作者本人就应是什么样,即便像郁达夫这样自传式的作品;其二,他太不理解一个头天喝大了的人第二天的那种难受劲儿了,即便再赤子之心,大酒之后的次日也是跳不动的,他该庆幸郁达夫没黑了心不给他开门彻底把他闪了,我就这么做过。

 

     郁达夫40岁时曾在福建省政府里上过一阵班,据说他天天下午去上班,而且必拎两瓶黄酒置于案头,一边办公一边喝。他的职务名称叫省政府参议,真不知当年的福建省政府是否听信了他的醉话。

 

     抗战时期,郁达夫流亡苏门达腊,因此前曾担任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及其大量抗日言论,他早就上了日本人的黑名单,于是他只得隐姓埋名,并且自己酿造贩卖白酒,据说他故意把酒的度数酿的很高,他说要以此来毒害当地日本驻军的身体(他的缺劲儿又上来了),不知当年他的酒喝翻了几个日本鬼子。抗战胜利前夜,他被当地日本宪兵发现并秘密枪决,连尸骨也没留下。这一年他49岁。

 

     郁达夫早年是在日本开始他的文学写作的,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就是在东京完成的,最终他死于日本人之手,这个结局令人痛心并且那么的不是滋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公园里的博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