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美国参加马拉松的坎坷经历和心得体验

(2010-01-06 12:10:41)
标签:

健身

马拉松长跑

舍友

主办方

美国

体育

分类: 感想


农历新年马上又要到来了,回顾在美国留学的这一年,有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尤其让我记忆深刻就是我们宿舍的舍友一起参加美国马拉松的历程。这也是在美留学让我感悟最深的一次了。

美国那马拉松长跑比赛是州县举办的,有纽约马拉松,夏威夷马拉松若干种中长跑赛事,属于群众性质的马拉松。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于是乎我们下定决心,开始进行规划练习,毕竟在国内的时候,还是有参加过厦门建发国际马拉松赛的5公里比赛,底子是有的,但别忘了我们宿舍都报了全程马拉松。下面看看我们的计划流程和战果吧。

一、平时练习

每天早睡早起,清晨先做准备热身活动(这个很重要,不然很容易受伤),具体流程:

1、大家慢跑45圈(我们是校园的操场,达拉斯大学操场很大)。目的让内脏之间、关节之间、肌肉韧带之间适应和润滑

2、活动全身关节,主要是踝、膝、腰,也注意颈、肩,根据我们小学体育老师教的那些看似罗嗦的预备活动

3、压腿。压腿是为了把肌腱拉开,这对保重大运动量大强度时不受伤很关键。若是特意要练习柔韧性,压腿之后必须踢腿

4、做高抬腿、分胯练习,把髋关节打开,并且把身体调动兴奋。

5、舍友互相鼓励,我们有2个月准备时间,前一个星期5公里自由练习,周末进行比赛,这样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二、阶段强化练习

大约一个月以后,我们逐渐能够适应1020公里的跑步,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就是准备对全程的挑战,但记住要循序渐进。

1、能够经常的跑公路,比如每个星期跑一两次,以习惯公路跑对身体的要求

能够经常进行6公里到14公里之间的跑步,这样可以锻炼你的距离感

2、能够偶尔试试20公里,但是这样的跑步应当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来决定

3、能够从自己跑步的过程中所受的伤中有所感受,有所反馈,有所调整

4、不要着急,要慢慢地从提速,稳定速度,然后逐步加长距离

一句话说的好,跑完马拉松你就知道跑完不是最累的,训练才是最难熬的。我们舍友3个的顽强练习,就要在比赛当中检验了。熬过了这接近两个月的煎熬,我们也是蓄势待发,友情之余,我们还搞了自己的内部比赛,谁最后请吃饭哈!以下都是业余运动员参加马拉松的注意事项,毕竟我们非专业运动员,凡事小心为上!接下来就是我们比赛前几天的准备了。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三、赛前准备

1、跑鞋:不论是中速跑还是慢跑,都应该认真选择合适的跑鞋。更何况马拉松,42公里,跑到一半写坏了,难道要赤脚大仙哈!所以每个人到亚利桑雅大学城购买了一双质量高耐磨的运动鞋,千万不要以为阿迪耐克的好,那些美观而已。记住一点,不要穿新鞋跑,让你的跑鞋比赛之前,运动过一两次。

2、衣服:准备无袖运动衣,不过一般来说主办方会送你一件,裤子建议不要全短裤,不然到最后,运动消耗过大会导致热量散失的很快,七尺裤不仅利于运动也很好保护热量。

3、运动装备:秒表计时器是我们自己准备的,到一半的网络商城都有,赛前要检查,其次记得带上护腕和吸汗巾,千万不要认为这些都是摆设,或者与跑步无关,跑步特别是马拉松长跑,是全身筋骨的运动,消耗体能极大。不容小视。

4、保险和医疗:我们毕竟不是专业运动员,跑步万不能勉强,07年也出现了美国马拉松名将猝死的情况,除了这些之外,主办方会提供保险购买渠道和医疗措施。我们也通过美国健康保险公司在线保险网购买了一份意外保险,至于医疗方面的保障,主办方有提供应急措施之外,我们还有学校的志愿者帮助我们。所以一句话,慢慢跑,不勉强。

5、其他:跑的时候要放松,先慢跑跟随大队伍,中程的时候慢慢提速,根据平时的频率呼吸,有朋友一起的互相鼓励,快的带着满的,力求动作标准,实在不行,一定不要撑着,即使找志愿者。

PS:忘记告诉大家了,跑之前我们学习了营养学的知识,在开赛前2小时喝了牛奶和鸡蛋面包,千万不要吃其他匹萨和牛排等不易消化食品,咖啡千万不能和,会在跑步过程中造成血管膨胀和尿频!

四、战果

我们同学机构也合心协力,共同帮助互相鼓励,对后我们都在5个半小时跑完了,还获得了一些纪念品,也看到了主办方邀请的明星(我们是在当地达拉斯,可以看到篮球明星捧场)。总的来说,介绍这些无非就是帮助参加马拉松,关心马拉松,喜爱马拉松的朋友们多认识一些马拉松!通过这次的比赛,我也知道了什么是持之以恒,什么是锲而不舍。马拉松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坎坷不断,只有迎头往前,道路肯定是光明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