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中国的女子网球慢慢的走出低谷,甚至在奥运会和大满贯上喜获女子双打冠军时,并且已经成为了世界女子网坛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我们的男子网球选手,他们去哪里了呢?好不容易这些天听到了中国男网的一些好消息,在2006中网公开赛男子双打比赛中,尽管曾少眩/于欣源组合未能闯入决赛,但是打进男双半决赛已是近期中国男子选手的最佳成绩,然而这样的消息实在凤毛麟角。
目前的中国男网青黄不接,还是过分的在依靠王钰等人在外拼杀(虽然如今涌现出了于欣源等潜力球员),纵然他很卖力的拼争,也可以偶尔有所闪光,可是技术实力上的劣势仍使他疲于奔命。我们承认中国男子选手在力量和身高上,和欧美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可是这并不代表着没有希望,看看亚洲其他的国家,同样从身高和力量上并不占优,如泰国斯理查潘、韩国的李亨泽等,可是他们却屡有不俗的表现,并迅速崛起,靠的是什么呢?
是的,他们靠的就是不间断的世界比赛。比赛是最好的锻炼机会,奥运冠军刘翔就是通过在国际赛场上同强者间的对话,来增强自身的实力,而斯理查潘、李亨泽的崛起,就是证明了这点,他们在有了一定的技术作为保障后,参加大赛,其实输赢并不可怕,他们所获得的经验和信心,却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可是我们的男子选手参加这样的大赛机会却少之又少。
也许现在为了“奥运争光计划”,网协把重点放在了女子上作为突破口,涌现了如郑洁、晏子、李娜、李婷、孙甜甜等新一批选手,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就是要放弃男子网球,看看现在国内专业的网球选手寥寥无几,让人不免有些悲凉,现在的中国男网太需要人来关心了,我们深刻的明白只有用成绩说话,才能吸引到人们的关注,而现在的男网就是成绩太糟糕了,令人没有太大的兴趣,以至于无人问津。
群众基础的过于薄弱,导致了网球在中国的普及不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拿着足球、篮球在外玩耍,可是我们很难见到有拿着网球拍在外打网球的,看来不是人们不爱网球,而是网球作为一种贵族的运动,需要的客观条件有很多,对于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确实有很大的难处,这就需要我们的选手能抓住每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发挥东方人特有的跑动积极的特点与对手周旋,充分的表现自己。幸好现在“中国公开赛”等一系列比赛的设立,相信能带给我们的男网以新的契机。
中国的男网要发展,前面的路还很遥远,何去何从,其实并不是单单的中国网协的责任(网协目前也有意引入中国女网的经验,以男子双打作为突破口),而是需要中国热爱网球的全体人士来共同努力,还是那句话,路是人走出来的,历史也是人写出来的。
加油啊,中国男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