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治愈系-《大学生》2012年10月上中国校园

标签:
旅行背包客治愈校园 |
分类: 《大学生》—精彩文章 |
23岁时,切·格瓦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读书,10月,他与朋友阿尔维托?格拉纳多决定驾驶后者的摩托车大力神Ⅱ前往北美。这趟摩托之旅是格瓦拉命运的转折点,将从医学院毕业的他,由此接触到世界的伟大和不幸,影响和改变了他的想法,最后他从一位受人尊敬的医生变成一代传奇偶像。
25岁的托尼·惠勒带着22岁的妻子莫琳离开伦敦,准备花一年的时间周游世界。当六个月后他们穿越欧亚两洲到达澳大利亚悉尼时,全部家当只剩下了27澳分(约合2元人民币)。在澳大利亚,他们决定出版一本旅行手册。在厨房餐桌上创作、手工校对、剪裁并装订完成的这本《便宜走亚洲》
(Across Asia on the Cheap)是Lonely
Planet的第一本指南书,面世之后它立即成为当地的畅销书。30多年后,他们依然在路上,而Lonely
Planet出版的一本本旅行指南伴随着上千万旅行者在这个世界上走过了无数的旅程。
……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因为旅行,所以改变。这份改变,格外治愈。这是我们看过了那么多的在路上的故事得出的结论。他们也许是徒步、单车、开车或者搭车,一路奔向目的地;也许是义工旅行、打工旅行或者一路穷游,梦想着环游世界。每一个驴友、背包客或者是沙发客,看到的、感受到的远比记录下来的要多得多。在路上,在归途,他们或多或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背包旅行是一场冒险的开始,冒险的过程让人们的人生深植沃土,成为日后突破万难的能量。县城长大的男生骑吉的毕业旅行,带上了偶遇的流浪狗小萨,因为微博的传播变得纷扰而多变;二本学校毕业的女生郭舒羽在旅行中,缝合了被撕开的世界观,在生活中,直接拿到读博的留学奖学金;本科生小鹏已经背包旅行了十年,从不断跳槽的男青年到成为自给自足的职业旅行者,他总结十年间的旅行有三个阶段:发现自我、分享世界、回归内心的平静。有19年青少年心理咨询经验的胡邓老师,曾经是个暴走的驴友,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自助旅行的课程,帮助期望了解自助旅行的年轻人学会如何踏出行走的第一步,学会如何像当地人一样在当地旅行。
因为旅行,所以治愈。
P13
P16
P20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