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面文章:大学生买房问题

(2007-12-06 16:34:48)
标签:

校园生活

封面文章

大学生

买房

分类: 《大学生》—封面秀

    是为了遥远的理想鞠躬尽瘁?还是为了房子和钱死而后己?

    这是大学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所有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了一面倒的倾向:

先买房,再奋斗!谁掏钱?咱爸咱妈!

 

他们买房了,他们乐了愁了烦了

 

(文中涉及学生,均为化名)责任编辑:张樱 翟健


毕业求职是每个大四学生的头等大事,可是枭枭是个“另类”。她一点儿也不着急找工作,因为她有更紧迫的任务:买房。


枭枭的宗旨是:先买房,再找工作。北京实在太大,如果工作地点距离住的地方太远,每天上下班就得在公交、地铁上颠簸两到四个小时,太不值了。家里也心疼枭枭,于是再三劝说枭枭先买房,然后在房子周围方圆一公里内找份工作安身立命。
买房的过程很漫长,来来回回折腾了3个月。家里拿出几十万也不是容易事,由于父母都远在老家浙江,所以四处托人在北京找了一位远房阿姨从看房到敲定全程陪同,前后看了近20处房子,可枭枭对那些新房的地点、价格、户型、小区设施等等始终有一千一万个不满意。北京的新房一般都建在五环开外,就算有地铁,可进一趟二环怎么也得一个小时。最后,枭枭决定把目标定在三环内的二手房。


毕业前一周,枭枭在北京繁华的CBD买了一套小户型的二手房,一次性全部付清房款。新居是精装修,再添点家具就入住,一口气砸下80多万!当然,这笔钱是家里出的。


在CBD买房有几个初衷,首先枭枭打算毕业工作以后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个在职的研修班,从CBD坐八通线直达中国传媒大学,路途方便。枭枭一直以来的职业理想是进电视台工作,而现在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新台址已经全部搬到CBD。眼下这个新家虽小,可小户型的房子只是个过渡,对于生在浙江的枭枭来说,家里人不放心女儿毕业后四处漂泊租房子住,何况父母不能陪伴身边,哪怕有个小一点的房子也会给枭枭家的感觉。就算家里拮据一点,可将来等枭枭结婚的时候可以把这套房子卖掉,权当现在提前给女儿预支了嫁妆,省掉了将来的麻烦。


新房距离地铁很近,渐渐,这里成了毕业以后“闺密”们的聚会点。同时,在北京寸土寸金的CBD,房价也呈显著趋势升值,毕业才3个月,每平方米又涨了几千,总价值足足升了30万,如果仅以投资来算的话,比买股票稳定多了。


    在枭枭们的心目中,在北京买个好房子,比找个“对胃口”的工作要简单得多。自从有了这套“安乐窝”,“在方圆一公里内找工作”的事儿被枭枭忘得无影无踪。她觉得,既然有了住所,自然可以慢慢悠悠地挑份满意度100%的工作。

 


    提起房子,尹先凯一脸的愁苦。房子是他心里的一根刺,成全了他的住所,也造成了他和父母之间的隔膜、埋怨甚至厌烦。

 

 

和枭枭相比,凯无疑是个幸运儿。从武汉大学毕业的时候,金融专业成绩优秀,又有在纸质媒体兼职经历,他轻而易举地进了一家主流媒体。

 

凯的老家在湖北一个小城,父母从普通公务员岗位上退休以后闲在家里,所有的牵挂、规划都拴在了儿子身上。眼看儿子要远赴京城,年过50的老父老母怎能不忧心?儿子将来工作那么繁忙,生活能自理吗?初到北京,他能租到合适的房子吗?将来万一在北京恋爱、成家,女方会嫌弃他没房子吗?于是,一咬牙一跺脚,父母决定给儿子先在北京买套房。


尹先凯的父母过去在单位里只是小职员,退休工资也不高,要在北京买房还真是不小的负担。眼看着连首付都凑不齐,父母不得不对原定计划作出调整:干脆大义凛然地把湖北老家的房子卖了,在北京付首付买套房,然后全家搬到北京来,还能整天陪着儿子、照顾儿子。


凯一听父母的打算,既感动又高兴。父母如此牺牲、早早就为自己前途考虑,怎能不感动?高兴的是以后从事新闻工作经常东奔西跑,回到家还能得到两位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多省心啊!于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在北京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每个月,凯的月薪和父母的退休工资共同还款。


一年后,矛盾初现端倪。凯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个女孩,彼此很有几分好感,凯并没有告诉女孩自己和父母同住。直到有一天,女孩拨通了凯家里打电话,凯的父母极其兴奋,在电话里刨根问底地跟女孩拉家常、套近乎,恨不能查清女孩的祖宗八代。后来,女孩再没跟凯联系过。


以后的日子里,凯身边也不乏他中意的女孩,可是对方一听到他和父母同住,而且将来他父母也会一直待在北京,不免担心结婚以后会和公公婆婆共处一室、朝夕相对,都纷纷离开了他。


从大学毕业至今,凯一个女朋友也没留住。他的心里充满了埋怨、后悔,可是却无法对关心他的父母启齿。

 

 


小宋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3级学生,来自内蒙古自治区。2007年毕业后,在一家国有事业单位上班,工作一个月就在南四环买了一套70平米的房子。“上班第一个星期,什么事都没有,于是就开始看房,我只看过这一个,觉得挺好,就登记了,然后摇号,摇上了,就赶紧买了。”小宋描述得很简单,言谈中透出她对买房的急迫感,有种“抢”的感觉。


1平米8200元,70平米就要花将近60万,这笔钱显然是刚毕业的学生付不起的,他们身无分文,即便是首付对于他们也不可想象。那这笔钱怎么出?显然是继续掏家长的腰包了。其实小宋父母对买房的热情似乎比小松大得多,“这个问题,家里面有自己的想法。我爸妈在我大二的时候就要买,因为我觉得自己定不下来,所以没去做这件事,工作稳定下来之后,家里催,所以就买了。”


买房之后的小宋松了一口气,“以前觉得等有北京户口了,自己就能安稳下来,可是有了户口之后,发现自己还是有漂的感觉。但,真的,付完房款出来,我看看天,那个时候,才觉得自己在北京扎根了!”但是,没有了漂泊的感觉,却又袭来一股负罪感,“现实是我们这代人都很无奈,自己攒钱买房根本就不现实。所以,并不代表家里面给我付了房款,我就压力小很多。这么多钱,父母那代人是怎么挣出来的,是怎么攒出来的?!如果不给我买房子,我爸爸妈妈可以在我们那个城市住更大的房子,可以开一个更好的车,钱是他们挣的,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他们为我们怎么做。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留在北京对不对。”带着这种迷惑与不解,小宋在毕业的时候因为觉得压力太大,曾经提到过要回家工作,但被父母拒绝了。


早早买了房的小宋生活并不轻松,没有了房子的压力,却还有不小的心理负担。因为房子,扎根北京的小宋心头多了一个沉甸甸的包袱。房子买了,工作稳定,自己很年轻,生活的目标似乎只有一个:有一天,自己买一套房。她说:“将来我希望这套房能完全归我爸妈所有。”

本期精彩封面文章:

[封面故事]
14  毕业后先买房,老爸老妈安享子女压榨
16  中了买房的毒
18  西方两代人之间的买房小帐
19  人人都买房的观念是错误的

 

……

 

更多精彩内容请查阅2007年12月《大学生》中国校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