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毕业生mohosoho |
分类: 《大学生》—精彩文章 |
本文刊登于9月《大学生》能力博士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丁丁
光知道SOHO,MOHO是什么?工作可以不定地点、不定时间?自由的派头听起来像是在说穿梭在不同咖啡厅里谈大生意的老板。甚至可以工作生活两不耽误?工作日可以看电影,看展览,听演唱会,而且是蹭着免费票……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也可以加入这一族?且听听07年毕业的丁丁讲述的,她正在经历的“MOHO生活”:
大学毕业前后的这段时间,我没有过着循规蹈矩朝九晚五的准白领生活,而是选择了做MOHO——“移动工作者”(MOHO,即mobile office home office),有别于先前的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这些人的工作地点不在办公室也不在家里。做MOHO不是不工作,而是不定点不定时工作,比较适合有想法又不愿被束缚自由的年轻人们。
我的一周会是这样度过的:周一上午查资料,做记录并备案几个选题,下午去某杂志社开选题会,带回编辑交代给我的任务;周二上午改稿子,下午做个已经约好的采访,晚上受朋友邀请,或邀请朋友去大学里看场电影或演出;周三一天帮朋友组织的活动安排新闻发布会,晚上回来写稿子;周四上午看至少6本杂志,下午很可能去看一场展览,回来后整理邮箱里刚收到的采访录音,编排版面内容;周五跟需要联系的人在MSN上交流后,修改稿子,然后去书店看会或买本书,晚上去看一场大学里的毕业汇报演出;周六陪朋友去逛创意市集,给自己找些灵感;周日跟某些同学吃毕业散伙饭,大家一起回忆并憧憬大学毕业前后的光景……
看到这里大概可以明白什么叫MOHO了吧,由于时间可以自由调配,把份内工作完成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相当“奢侈”的把中戏跟北影今年的毕业大戏基本都“考察”了一遍,然后把我期待看的展览和博物馆在我的学生证还可以“垂死挣扎”之际非常有效地好好利用了,当然我还读了很多想看的书并且争取有效消化,不至于让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太“空中楼阁”,最后靠着些稿费让我不至于太囊中羞涩。
起初我选择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我很想去的一家媒体不招应届生,痛中思痛我发现年龄和经验的确是很难解释清楚的事,于是找各种方法给自己充电。以前课程很满的时候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安排丰富的校外生活,好不容易等来了这个机会,就这样在大学最后的日子里过了段仿佛黄昏般的童年。
当然,最初做选择的时候我也犹豫了很久——一出校门就打着自由职业的旗号,而我又没有一技之长,这样行得通吗?但想到未来还有近40年的工作时间等着我,而且做MOHO显然已成为一种趋势,为何不尝试一下呢!后来认识了一位清华06年毕业的老兄,就更加坚定我的信心了。当年,这位老兄由于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就背包旅游去了,结果一走9个月。行程中或打打小工或写写小文,游历穿梭在各个小国小城中,记下所思所感,基本应付了自己这一路的花费,一绝对的MOHO。要知道在旅途中既熏陶心灵陶冶情操,做个纯正的背包客,又能在行程中把旅途花费挣足,做到两者不冲突是多么不易。比一味在写字楼赚银子而少了几分对大自然生活乐趣的毕业族们幸福指数可要高多了,现在,他旅途中写的书也准备出版了。见了他我眼红得直呼:“你就是年轻毕业族MOHO的希望呀!”
当然,千万别误解了毕业MOHO族,这可不是一个单纯吃喝玩乐的群体,那叫“纨绔子弟”,MOHO是有理想有计划有收入但无固定工作单位的喜欢吃喝玩乐的人。如果不喜欢吃喝玩乐只愿意静静待在家里或者咖啡厅的那可以叫SOHO。但是年轻人需要出去闯闯,还有很多精彩的世界没有看到呢,需要去接触无数的人尝试尽可能多的工作和寻找潜在的机会。有句话不是说得很好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现在刚刚做MOHO的就应该把万卷书、万里路和阅人无数三手都要抓还都要抓得硬。
在做MOHO的日子里,我尝试了各种不同行业的工作,固然短期接触很难体会它深远的意义,但也让我尝到了其间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4月,我曾去采访一家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在那里,我还申请上了几堂课。那是一群渴望知识但又不得不跟着父母漂泊生活的孩子们。尽管孩子们的基础很差,但他们学得很认真很努力。墙上色彩绚烂的的黑板报,充满了希望。令我触动的是:每结束一天的课程后,孩子们还会写一些纸条,在上面写上今天学到的东西以及对老师的感谢和祝福,放到信箱里——这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因为老师对他们来说,太难能可贵了。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5月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来北京办演唱会的那段日子。演唱会是整个台湾活动系列最重要的环节。做完毕业论文,我跟着清华美院的朋友们一起做策划跑赞助,没日没夜地在北京城南城北跑,终于搞定了演出费用。除此之外,还兼着票务和剧务,比如饭局“局长”——根据大家的口味去给大家定饭。演唱会很成功,谢幕时观众们久久不肯离场。而在送别的车站,胡德夫带着台湾的几个年轻歌手们拉着我们工作人员的手,给我们唱最著名的原住民歌谣《老人饮酒歌》,那一刻我觉得比任何舞台上的演唱会都动听。火车开动时,他们坐在车厢里,在白纸上写着“唱自己的歌”,挥动给我们看,这几个字,伴随着远去的歌谣,随着火车的驰动荡漾在我的思绪中。
6月初,我跟三联的主编王小峰一起去拍了两天他的DV新片《十面埋妇》——这种在采访后建立的长期友谊经常成为我的宝贵财富,也给我带来很多新的学习机会。拍片子的时候我还没有毕业,7月《十面埋妇》的首映礼上,离开校园的我意外的获得了进入社会后的第一个奖项:最佳剧务奖。
不在一个固定点工作是MOHO的最大特色,移动的工作方式能让现在的年轻人品尝到多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不会在工作中感觉单调还可以结识到更多行业的人。这些是我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岗位上很难有机会都尝试的,有幸的是我尝试过的还不仅仅是这些。隔行如隔山,当真正踏入一个行业之前已经对别的工作有所了解有所洞察,就会取其所长去其所短,相信每一个聪明的人都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最大的能量。
但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适合做MOHO,有几条隐形的门槛。首先做MOHO族心态一定要好,每天看着周围的同学定时定点上下班,千万不要太眼红,要想到自己这样的工作方式也是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奢侈的工作,乐趣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报酬。
其次,年轻的MOHO们定力一定要好,不要以为不固定工作了就天天睡到自然醒,要提前一两天给自己做个规划,即使第二天没有重大外事安排也要给自己定个读书和看碟计划。时间是自己的,但也要明白要尽量把每一天都安排充实。
接着MOHO们自己一定要有很好的人生规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明白现在所做的是为自己理想的事业打根基的。每天一点小事都是小成长,尤其是刚毕业开始对社会有懵懂认识的时候,要让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赛跑。当现在的才华积累到一定的时候,自然会看到量变到质变的惊喜。最后,要做MOHO的同学们要准备好得到家人和身边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套用黄健翔的书名——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随着越来越多的有性格有想法的大学毕业生们走出校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走上MOHO的道路。这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道,我想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论,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未来!做了成功的MOHO后,你会发现尽管这个世界有99%的人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你并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