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学生杂志
大学生杂志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9,748
  • 关注人气:9,8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维斯董事长杨勋演讲全文:创业与守业的秘密

(2007-01-14 16:43:40)
分类: 《大学生》—精彩文章
  寒意渐浓的初冬,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勋与清华学子共同分享创业与守业的心得,站满人的小礼堂现场气氛热烈,为了争取提问机会,有同学高喊:“我穿的就是真维斯,我提个问题。”在演讲和交流中,杨勋笑容满面,温和又亲切地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告诉同学们:创业是自由地吃苦,守业是规范的管理。

文/本刊记者   张蕾磊

难吃的饭也要吃

  “我是游泳去香港的。”广东惠州人杨勋20岁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来到香港,投奔了并不富裕的亲戚,和哥哥杨钊租住在一起,40平米的房间住了16个人。“那是1972年,到了香港就想回来,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太难了,但是只能面对环境,坚持下去。”英语不好、没有钱、没有社会关系,杨勋就从工厂最简单的工种做起,他同时在三个制衣厂干活,每天的工资6港币。这样顽强地坚持了2年,杨勋逐渐掌握了制衣业的技术和工厂运营的方法,杨钊则与人合伙办起了服装厂。工厂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当时想着大家都年轻,就像初升的太阳,所以叫“旭日”。“也有一种说法是每天都在拼命地干活,把“旭”拆开就是九日,九日加一日是十日,一周干十天的活。”杨勋爽朗地笑着解释,往日的辛苦打拼在这样的话语中变得很轻很淡了。

  二十世纪70年代的香港纺织业正处于低潮,很多大工厂都接不够订单。“我们的工厂就像是穷人家的孩子,不得不到处要饭吃。”朋友给杨钊一个200打的订单,是没有人愿意接的单子,因为要在牛仔裤上打格子,格子技术问题比较难解决。“接单子是为了吃饭,难吃也要吃。”杨勋这样形容他和哥哥接单子的心情。

  正在大家研究如何解决复杂的工艺问题时,对方把单子加到了600打,他们咬牙接下了定单。在进行试验生产的时候,对方打来电话要求加到3000打。合伙人对这个电话不以为然,他认为没办法接这样的活,已经接的单子还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完成。杨钊得知消息后,第二天专门拜访了客户,要求给2周的时间解决技术问题。杨钊的理由是“没有饭吃要找饭吃,有饭吃怎么能因为难吃就不吃呢”?问题的关键是打格子,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裤子和普通的牛仔裤没有什么区别。

  于是,杨勋和技术人员想了各种办法,最后他们专门制作了一个小模具用来固定位置,再由工人缝制,保证格子能够对齐。第一个月,他们只完成了197打10件的活儿,解决技术问题后,他们顺利接下所有的订单,1年就完成了10万打。工厂由此迅速扩张,100工人递增到1000工人,600平米的厂房扩到10000平方米。“这就是让我们发家的格子牛仔裤。那时候的水洗牛仔裤正在美国流行,有格子的牛仔裤正符合美国人追求个性、突出自我的需要,所以销路很好。200打就能养活工厂一个月,10万打对我们的工厂来说实在是太多了。”杨勋大笑。
 
难待的地方也要待

  工厂的订单解决了,但是外贸订单的配额从原来平均每打的6港币涨到了126港币,这样制衣厂就没有利润可言。杨勋做出了新的决定,他考察了香港周边地区,在菲律宾只要是当地生产就可以免费提供出口配额,1976年他把工厂开到了菲律宾。1977年,他发现印尼为了吸引外汇,不仅不需要配额同时还给出口提供补贴,于是又把工厂开到了印尼。

  走出香港,到不同文化的国家开设工厂是需要很大勇气和决心的。在菲律宾开工厂有过很多困难,杨勋说的很少。“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在建厂的时候,原来有个人来卖早点,过不了几周就不见人了,后来发现他在不远处的大树下睡觉,说是每天给我们卖早点太辛苦,他赚了点钱就打算休息了。”在菲律宾的工厂是每周发工资,很多工人领了一周的工资就不来了,他们要回去找工人。语言的隔膜、各种需要协调解释的事情让杨勋操心又忙碌。

  1978年,在外贸部设在香港的华润公司的牵线下,杨氏兄弟把工厂开到了广州。“根据在菲律宾、印尼开工厂的经验,我们在给国务院的计划草案中提出,由我们投资、下订单,提供原料和辅料,产品返销出口,派人员进行管理,内地提供厂房和人力,赚取加工利润和工人工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批下来了,我清楚地记得写着“补偿贸易(来料加工)”的字样,广东的来料加工最早就是这样开始的。”
 
今天的努力是明天的运气

  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杨氏兄弟完成了创业的起步和巩固,同时还自觉地走向了国际化发展的道路。转型是从人力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向服装零售业发展,他们收购了澳大利亚休闲服饰品牌JEANSWEST,成立了旭日集团下属的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展了200多家专卖店,随后进入国内市场,至今开设了1300多家门店,成为大家熟悉的休闲服装品牌。

  财富的积累还有不同的途径。1983~1984年,香港的房地产行业不顺利,但是在贸易方面做得顺风顺水的杨氏兄弟开始准备跨入地产行业。“因为我们的厂房以前都是租来的,买下厂房和办公用房,正好可以解决资金出路问题,而且也可以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但是后来的收益是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1986年花2亿800万买下香港尖沙咀星光行40%的房子,到1995年卖出时的价钱是14亿。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得香港的楼价一泻千里,所有的房地产业人士都背着沉重的包袱,杨氏兄弟赚到的14亿还牢牢地握在手中。
 
1998年,他们斥资12亿4千万买下了尖沙咀旁当时有“地王”之称的北京道一号,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他们花7亿在那里修建了尖沙咀地区新的标志性建筑,目前的估价是55亿。面对这样庞大的财富,杨勋解释成功的秘诀:“成功是要靠三分运气的,这样的运气是哪里来的?它是你今天努力的结果。所以说今天的努力是明天的运气。”
 
上市是解决守业问题的关键

  家族企业里的关键岗位由亲人做是华商的习惯,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因此引发的危机和问题常常被业内人士诟病。守业的困难再次显现。杨勋乐观地道出了解决办法:“公司上市就是为了解决管理和拥有的问题,守业是要让人分享企业的利益,拥有公司的人不一定就是管理的人,应该让有能力的人来管理公司。”

  1996年9月,旭日集团在香港上市。上市时股价是1.6元,不到一周就涨到了4.5元。在资本市场的股价翻倍是让企业乐开花的事情,他们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让所有人大大意外了一次。杨勋耐人寻味地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原因是出于责任的考虑,想要提醒股民,我们是搞实业的公司,短时间的上涨不是很正常。他们买股票是相信我们能够赢利,我们也有自信经营得很好,但是我们愿意是平稳地发展,一点点地往上涨才是正常的。”成功上市,使得旭日集团由人力密集型企业进入了资金密集型企业,在管理上形成管理局和董事局的架构。

  30多年与哥哥一起打拼,杨勋承认在会议桌上时常有分歧和争论,但是一旦做出决定,兄弟俩就往同样的方向努力。“如果我们两个分开,各做各的,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是我们愿意在一起做得更好,团结的力量最大。”

  在创业和守业的过程中,杨勋强调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对于年轻人他再三强调:“一个人在自己能力小的时候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要乐于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也是杨勋的写照,在拥有成功的时候,他乐于向大学生们提供经验和帮助,诚恳又风趣地回答学生们的提问。他告诉学生们自己这样教育子女:“工作只有应该不应该,没有喜欢不喜欢。”他对不满现实的同学说:“做事情不是要去改变而是要适应。”他形容自己:“我不喜欢工作,但是我工作的时间比任何人都长。不想工作是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只能说服自己干活。想清楚了工作的目的,你就会工作得很愉快。”

  杨勋告诉记者,在与学生们的交流和座谈中,他在重复中回看了自己的过去,教育了自我,得出“这样做是对的”结论让他很满意。

责任编辑:张蕾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