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大学生》—精彩文章 |
11月号的能力博士,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以“踏实”为本,攻克“中华第一考”的葵花司法考试论坛的故事以及在考生心目中闯关司考的带头人付英老师。正如付老师说的那样,要做一个优秀的法律人,通过司考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怀抱理想的年轻法律人,还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下面的路——
2006司法考试成绩11月25号左右公布,在考生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里,葵花论坛的首页上已经打出了斗志昂扬的标语:“07司考——付老师陪我们一起闯”。而此时作为“主持”的付英老师,已经开始思考,如何给通过司考的年轻人们提供下一步的帮助和指点。
“实习律师”板块不断地冒出含金量极高的原创:《各地做律师助理的状况》,《司法考试通过后如何实习》,《当我还是助理时》……踏踏实实上万字,字里行间地填满了几年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这些分享,对于即将踏上职业道路的学生们来说,弥足宝贵。对正在大学读书热爱法律并立志从事法律的人们来说,更是重要的借鉴。
司法考试通过,只是长征路的开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还将遭遇很多阻碍。另一方面,付英也希望通过论坛的切实交流来告诉年轻人,前方的路虽荆棘遍地,但并不像一些传闻中那样危言耸听。只要调整好心态,找对了方法,路还是会踏踏实实地走出来的。
付英曾经参观遵义会议旧址,那里的一个标语给了她很深的印象:“红军不欠饷。”这与付英多年来一直重视实务如出一辙——人在哪个地方,吃饭是最重要的。不管做多么崇高的事情,当务之急是解决吃饭问题。做律师也是一样,特别是年轻人,只有先“端起饭碗”才能立足于这个行业。
端饭碗,能维持生活就行
一名取得职业资格的准律师,要成长为一名能独立开展工作的执业律师,一般需要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并不是每个取得资格的人都能熬过这个时期,因为困难和缺乏毅力,有很多人一直徘徊在执业的大门口,“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而普通律师和知名律师之间的差别不仅仅在于学问技能等方面的差距,很多差距来自于历练。在执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要忍耐、积累,还要不断地同挫折感斗争。
一名已经颇有成就的律师讲述他做律师助理的时候,曾为了去公安派出所调取一个已经去世的老人的身份情况,来来回回跑了不下8次。子女正在争遗产,为老人的几本房产证件吵闹不休,但是老人换过好几次名字。然而,为了获得这个证据,他不断地被拒绝,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小小的取证事件让他见识到了人情的冷漠,规定的冗赘、行政人员的习惯性搪塞。再后来他守在派出所领导的门口,下决心不办成决不罢休,才终于了结了此事。“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户籍警察写一张不到20个字的便条加盖公章就行,却跑了这么多趟,没有人不会觉得自己不受挫折。”而现在,同样的碰壁和受刁难的情况已经多得记不清楚了,每一个案子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然而,正是不断的挫折和碰壁让他清楚地认识到:当事人委托给律师的案子,都是其能力所不逮的,否则,他没有必要花代理费请律师。“而律师本来就是解决疑难问题的,没有钱等你去捡。遇到挫折时,你要调整要面对要战胜,而不是怨天尤人。”
付英因此经常在课件里给大家打预防针:“你跟着师傅,他没有收你学费,而你学到的是师傅的经验,甚至接触到他积累的客户关系。帮助老律师成功,就是帮自己成功。”
“以后你的客户都是当事人,做律师更重要的,是时时站在别人的角度。”绝大部分的学生知道自己考过了的时候好兴奋啊,然后就去找律所,但总是对待遇不满意。付英说:“其实给的工资能够维持生存就可以了。发展的前景才是最重要的。”
新律师,做得越多越不亏
在过渡时期,大多数准律师们或者在事务所做助理,或者在公司做法务。然而即使你的级别是最低的,也要有职业规划,有个清晰的定位,好为将来做准备。
论坛上的一位资深律师发贴时曾说:“去做助理的,心态要端正,但你不是去做小弟的,你是律师的助手。基于这个判断,你应该是精神饱满但不热烈亢奋,你应该是自信沉着但不锋芒毕露,你应该是文质彬彬而不轻佻浮躁,你应该是谦虚诚恳但不唯唯诺诺,你可能还做不到圆滑练达,但你不要装出老成世故,20多岁就显得城府深藏,我是不敢请你做助理的。”
可能开始做助理的一年内,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民事案件,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案,它能让一个年轻的律师快速成长起来。一位律师曾统计过他执业的前2~3年里,打过20多件离婚案子,10件左右的交通事故,40多个案子是标的不足5万的,他因此而常参加交警大队的调解会,甚至连劳动争议仲裁庭的仲裁员都认识了,这些细节的积累给了他宝贵的财富,后来“工伤赔偿”一直是他擅长的领域之一。
如果是应聘到公司做法律事务,既可以积累诉讼方面的经验,也可以有非诉讼方面的能力。不仅能够了解到法律在各个法律部门的运作,还能对什么是书本的法律,什么是现实的法律有了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将积累起一批人脉资源。而这种资源,对于一个准备从事律师业务的人来说,比财富更加重要。最底层的合同管理员也能够让你有锻炼“文字严谨”的机会。了解但不盲从于办公室政治,将有利于在以后的事务所生涯中权衡利弊纵横捭阖。
做法务,还会面临其他的一些机会。有些人选择了伴随公司发展,做公司的管理,他们慢慢放弃了律师行业,成为了精通法律的管理人;有些则通过人脉关系进入了其他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时仍然选择独立执业的人,经过一年左右的磨练,逐渐成熟,体现出“谦谦君子之风”,向事务所迈进了一大步。
吃智慧饭,做精一行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又没有团队支撑,在一个大的领域里是很难面面俱到的。付英总强调律师“是吃智慧饭的”,“不管大案小案什么都接,可能连有什么新的司法解释出来都没时间看,卖萝卜卖白菜都永远卖不出精品来”。领域做的越专业,收费越高,工作起来也越轻松。“因为所有的程序你都清楚,甚至你可以熟悉到这个案子将由哪个法官审理,这个法官的行文是什么样的。”
以诉讼领域为例,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买房子,签合同,办公司,炒股票,甚至办户口。高端的,公司收购、尽职调查,股票上市辅导。中级的,是公司法律顾问,低端的,合同见证,协助查询。选择任何一个做精当了,就足以安身立命了。
曾有一个学生对物业方面的案子很感兴趣,付英建议他主动找一些业主并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因为目前在北京,单独一个业主为几千块钱的标的去打官司,光律师的费用保底价就至少是七八千,还不一定有胜算,稍微成熟一些的律师也并不愿意接这样的小案子。但是可以先做一家、两家,做好一栋楼,就是几十户人家。这个学生踏踏实实地给两个小区的物业做好服务,打赢了官司,也一点点积累起自己的案源——小区里好几户人家是自己开公司的,就请他做法律顾问,现在他一年固定的法律顾问费用就有十几万。
科班出身,致命短处?
做律师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综合性的知识,以及随时补充的新知识。如果你是法学专业出身,要充分发挥你的科班长处,但也要认识到,这是一个致命的短处。
刚刚出道的律师助理们,如果仅仅凭借法学院学到的那几本法条理论,最简单的离婚案子也难处理好。法律不是输入一个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结果,而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律师是专门以解决“实际问题”而成就的职业。如果你想做一个专业领域的法律顾问,就要先了解这个行业。理解这个行业中从业的人员,投资人所处的状态,甚至要懂些心理学。“你不一定要是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员,但你要积累这个行业的基础知识。一个准备从事房地产专业法律服务的律师,如果基本的概念不懂,什么是签证,什么是标高,甚至看不懂等高线红线图,是没办法展开工作的。”
再比如从事企业法律顾问的工作,至少要研究透彻公司法,熟悉公司成立、变更、注销等各种书面的操作程序。但“企业老板请你做法律顾问,不是单纯问你法律问题,他还会问你怎么样合理避税,怎样管理业务人员不被他们挪用货款或者卷款潜逃。”那就必须懂会计,而且至少要有助理会计师的水平,否则就只是一个普通的顾问,永远不可能获取增值价值。
如果仅凭4年或者7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法学院学到的“经院法学”来轻视你的同行时,你的非科班同行很可能已经赢得了和你竞争的职位、客户或者你们对垒的案子。
后一篇:最近爱上的一个词,“身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