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旅行中的日子被记忆得那么清楚?你想过这个问题么?
甚至四年前,开始南疆之行的那顿晚餐,吃过几串肉串、老板可爱的八字胡都还历历在目;今年九月份落基山之行,放大到每天的每个时段,大概自己在什么位置,面对什么景观,说过什么话,也都可以准确无误的回放。
那么,上周四的午餐我吃过什么?对不起,我真的忘了。
Selective
Memory(选择性记忆)。这是我一位上海网友的昵称。她说,常有男性网友前来骚扰,男人把这个心理学术名词断成了——选择“性记忆”。她只不过想表达,自己的大脑细胞过滤平庸,只让美好通过。所以,她记得那个午夜,和他挤在马路边的小桌上吃麻辣烫,却不会记得某顿华丽大餐究竟是在哪家五星酒店。又比如,我们时常会给自己的生活半径画个圈,自己蜗居在小圈里坐山观月,谁也不要轻易进圈。圈是禁锢么?圈是在选择,选择一个期待。
选择性记忆的本质,是为了留住美好。旅行是对常规生活的“背叛”,或者说Highlight,所以显得不寻常,而不寻常的稀缺,常常被大脑细胞放大。
罗嗦了那么多,只是想说,在旅行中淘些具备本地风骨的物件,即使旅行已成过往,某个午后重新拿出来,擦掉灰,抚摸吧玩时,才是真正的昔日重来。

斯洛伐克的小瓷瓶

布拉迪斯拉发彩绘玻璃杯

匈牙利山丹丹开胃酒杯

伊朗鎏金杯,一个朋友的馈赠。谢谢山山。

斯洛伐克的红酒瓷杯

马来西亚皇家雪兰莪工厂淘到的全球最后一只限量版魔戒龙杯,有作者签名

一只紫色海胆。

桃坪羌寨的大姐手绣的绣花鞋。我喜欢那卷花的浪纹。据说是羌族女孩出嫁时穿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