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真是百读不厌。我一直觉得,冥冥之中,这首诗似乎和我有某种隐秘的联系。我不信轮回,但我总感觉自己好像就是那位雪夜的归人。这似乎是很好的读书状态。——读得入迷,把自己放到了诗里。好比喝酒,喝得痛快,把自己喝成了酒。
十五六岁的时候,有阵子每天起来都会背一首唐诗,到学校了再誊到本子上。用的不是蘅塘退士的本子,而是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新选唐诗三百首》。
有段时间迷上了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喜欢得不行,索性把它演绎成了一篇文章。做老师之后,我做的第一个专题便是「古诗今绎」,就是教学生把古诗演绎成散文。
拿到这本《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先翻目录,欣慰的是,里头有不少老朋友,惭愧的是,老朋友还不够多;然后注意到字体,诗歌正文的字体应当是方正宋刻本秀楷简体,比较耐看,字号再大一点会更好。做这样的注本,靠的是笨功夫,吃力而难讨好。而作为读者,我表达喜爱与尊重的方式是手抄,把自己喜欢的诗抄一遍。
前一篇:呼叫转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