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楼学短——逝者如斯》笔记
标签:
王不了东写西读 |
分类: 东写西读 |
副标题: 逝者如斯
作者: 钟叔河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10年
页数: 213
定价: 19.9
装帧: 平装
丛书: 念楼学短
ISBN: 9787535631954
钟叔河老先生的大名真是久仰了,他的书却还是头一次读。
此书本是钟先生陆续发表在《新闻出版报》等报刊的短文,据说是老先生为外孙女写的,但“说是为了课孙,其实也有一点学周树人当年在绍兴县馆抄古碑的意思。一眨眼二十年过去,我已从‘望六’进而‘望八’,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真不禁感慨系之。”与此言类似,书中的发挥,也常皮里阳秋。专栏名曰《学其短》,意为“学把文章写得短”,所选短文均不超一百字,“前前后后十几二十年,一共只写得六百来篇”,“今将五百三十篇编为合集”,名为《念楼学短》。“楼名也别无深意,因为——念楼者,即廿楼,亦即二十楼也。”(引文出自各册之钟叔河自序。)
《念楼学短》分五册,分别是:《逝者如斯》(经史子集选读)、《桃李不言》(论说文应用文)、《月下》(百字文学散文)、《之乎者也》(笔记和小小说)、《毋相忘》(古人精彩短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月下》《之乎者也》《毋相忘》这三册应当更有吸引力。
此书编排较为独特,每篇短文都占两页。右页为简体竖排的原文及简注,原文仅点出句读而无现代标点符号(此处各篇摘录的原文标点都是我加的);左页先有“念楼读”,是对原文的意译,次有“念楼曰”,则是借题发挥。
这书我读得很快,因为基本上只读右侧的原文。左侧钟先生的演绎和评点当然也很不错,但我时间有限,不得不然,而且,第一手的文字显然更有营养。
本册文字多数读过或不感兴趣,仅摘录两则:
一九一页:苏轼《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录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
二一二、二一三页:陆游《跋花间集》: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
【念楼曰】
编《唐诗百家全集》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通常认为作品最富有“人民性”,最能“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人,其个人生活往往倒比较优裕,很少吃苦。最突出的例子当然是白居易,官做得大,房子建造得华美,小老婆也讨得多。他的《卖炭翁》《秦中吟》,小学生都度过,可谓深入人心;但在他的两千八百多首诗中,“忆妓多于忆民”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反的,那些生活贫困、地位寒微或身世不幸的诗人,例如刘希夷、崔曙、周贺、寒山的诗中,却极少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样的句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