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飞越整个战场
(2012-03-09 14:30:38)
标签:
王不了听得见了杂谈 |
分类: 听得见了 |
推荐一部电影,斯皮尔伯伯的《战马》。我给它92分。
下面是我的一些记录,有剧透。
【影评是多余的】
当我对某个片子感兴趣的时候,我会了解一下它的背景。某些地方看不懂而想弄懂的时候,也会看看影评。除此之外,影评和书评一样,对我来说都是多余的事物。电影,文学,音乐……一部好的作品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我可以喜欢可以无感也可以厌弃,但我不愿用理性去肢解它。郭宏安在《红与黑》译序中说,于连的爱情有两种,一是“头脑的爱情”,一是“心灵的爱情”。我想,看电影的人也一样,有头脑的,也有心灵的。两者不可能泾渭分明,但我更愿意像触摸雪花一样去感受电影,而不是分析。
有人说斯皮尔伯伯老了,这部片子也略嫌老套。可对我这样低要求的食客来说,菜肴只有味道好坏之分,是否创新那不是关键。再说了,借用片中的一句台词:“战争故事总是千篇一律。”
【一些片段,一些片段式的想法】
http://img21.mtime.cn/pi/2012/02/03/175844.60882793.jpg
夜半炮火停歇,英德两军都发现了受困于无人区的乔伊。世界寂静无声。惨淡的月光下,皮特举着白旗向乔伊走去,他淌过水洼,低声念着《圣经》里的诗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此时的配乐如同月光一样纤细、冷寂。而随后皮特和科林这两个来自敌对阵营的大兵合力救出乔伊的片段,则让许多人感喟不已。
这部电影我在影院看了一遍,又跟着学生在教室看了一遍。每次看到这一节,总是百感交集。面对困厄,信仰真是一种强大的支撑。而喊出“我不相信!”之后怀疑一切的中国人,要如何穿过“无人区”?继而又想:若是某位中国导演来拍,将英德双方替换为中日两军,会怎样?——不用想,问问陆川就行了。——又狭隘地想:书生傻气!哪能这样比,日军不一样!——又质疑:真的不一样吗?
……
不少细节过目难忘。比如那只极其上镜的鹅,有人说它是最佳鸟配角。比如冈瑟兄弟被枪毙时的场景:缓缓旋转的风车,巨大的阴影,那远远俯视的镜头恰如死神的视角。后来,两匹马也是在风车前的草地上被德军抢走的。比如同样是面对逃兵,安德鲁却没有开枪,而是呼喊着冲了上去。(他的笑容傻乎乎的,很可爱。)再比如埃迪·马森扮演的那个军官,皮特带领乔伊去找医生,医生认为乔伊活不了,让一个军官射杀它,许多人围观,包括一些女护士。这军官便让女士们回避……
【几段经典对白】
http://img21.mtime.cn/pi/2012/02/22/171938.54658249.jpg
“我会很骄傲的,要是我参加过战争,要是我救过我的战友……”
“好,不管你是不是会做他做过的事,可你想想看,不居功自傲,这得要多少勇气?”
“告诉我他们的事。你说过,在我生日的时候告诉我他们如何去世的,明天就是我生日了。他们是战死的,是吗?但今天那些德国兵来的时候,你居然没一点反应!你真是胆小鬼啊,是吧?”
“你这辈子都没有做过勇敢的事吗?”
“勇敢有不同的方式。你知不知道,法国人有最好的信鸽?这在战争中大有用处,用来传递信息。”
“我不想听鸟的故事。”
“它们在前线被放飞,飞回家,只有这些了。但为了回家,要飞越整个战场,你能想象吗?飞越如此多的痛苦和恐惧,而且你知道,永远不能低头看,必须朝前看,否则就到不了家。我问你,还有比这更勇敢的吗?”
“可我感觉德国佬也认不出吧。”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你想啊,你要是个德国兵,有两个人可以射击,这时候你想,‘噢天哪,两个人中有个家伙戴了顶挺时髦的帽子!’你可能就把另外那个给崩了。”
“或者他会想‘我想要那顶帽子’,然后先把你给崩了。”
冈瑟将弟弟迈克尔从队伍中带走,两人躲进了艾米莉家的风车房里。
“他会假装羞耻,或许一开始会这样,但最终他会高兴的。”
“那我们自己呢?”
“……”
“我准备好上前线了,我很自豪我能去,我自己想去。”
“逃离他们拥有的一切……”
“我们却让他们做了相反的事,让他们跑到破败的战场……”
“战马。”
“是啊,战马,他真是战马。”
“多强壮啊……”
“战争夺走所有人的一切。”
这句台词先后由德军军官和老爷爷说了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