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词论》

(2010-04-12 14:51:36)
标签:

王不了

东写西读

分类: 东写西读

为了让鬼崽子们在天杀的考场作文上拿到更高的分数,本灯打算让鬼崽子们读一读诗词。几天前买了几本人文社新出的词集,有东坡词、纳兰词、人间词,还有一本《漱玉词·断肠词》,即李清照、朱淑真合集。

 

今天午饭后读李清照《词论》,不禁微笑。从前读书,常常见到古人对她的讥评。读《人间词话》,也很纳闷为何静安先生竟无一字提及易安居士。此安不容彼安,安意如何?如今看来,除了后来的改嫁令道德家难容,这篇棱角分明、锋芒毕露的奇文应该也是重要原因吧。

 

清代裴畅的说法很能代表大部分古人面对此文的感受:“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而在我辈看来,她的想法保守固执,她的言辞干脆利落,她的语气不容置疑——先是一笔直戳李璟、李煜、冯延巳等“李氏君臣”的命脉,尔后让柳永、张先、宋祁、宋庠、沈唐、元绛、晁端礼等辈罗列成行,只凭一句“破碎何足名家”,便将众人一竿子撂倒。说时迟、那时快,她凌厉的笔尖转向晏殊、欧阳修、苏东坡等词坛前辈,先以“学际天人”之语敷衍虚礼,将三名士飘飘然捧上云霄之时,却又淡淡地抛出一句:“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晏欧苏三家便从云端里遽然跌落。临到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各派名家,也是三言两语,妙喻迭出,一一指摘其短,毫不留情。各家逐一打发完毕,便宝剑入匣,金石之声戛然而止。

 

平心而论,她对词坛各家的批评十之八九是一针见血的。有人说此文是“宏观角度的微型词史”,确实中肯。

 

当然,世易时移,人们的眼光也在改变。网上搜索,果然有人从“女权主义”角度来发挥此文。易安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而我读完这篇文字,只是觉得李清照真是个可爱的女人。

 

附:李清照 《词论》全文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引文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