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白居易:长恨歌主可无恨

(2009-06-13 11:00:50)
标签:

王不了

东写西读

分类: 东写西读

文:刀尔登

 

北宋人最重白居易。在他们看来,国风古奥,乐府平直,屈原愤怒,魏晋感激,有唐一代,李白诗才虽高,为人颇有可议,而且故为高远之辞,不近人情,杜甫太老实,每有屡空之忧,又煞风景,其余或诗或人,或出或处,总有不如意的地方,要说完美,只有一个白居易了。

 

北宋文人不只推崇白居易的诗,他们真心实意地模仿他的性格和生活。比如白居易七十四岁时,曾在洛阳办七老之会,一时佳话,北宋人纷纷效法,四老五老,七老八老,至于十三老,层出不穷。甚至年纪还轻,就等不及了,先把雅事做了再说,欧阳修初预八老之会,就只有二十五岁。

 

什么是文人的理想经历?第一要正途出身,且不要太迟,如果四五十岁还下科场,岂不快要和子侄辈同年了?第二,词臣和地方官都要做过。翰林院最是清要,不能不去,而又不能久驻,以免穷死。地方官也要做一做,写起忧怜民瘼的诗文来,才有话可说。第三,要被贬斥过,可落下直言的名声,最好是贬到既荒僻又有山水之胜的地方,悲则猿泣虎啸,喜则竹舞松蹈,再在病中写些信,必可传世。第四,既不能豁出脸来捞钱,又不能坐食清俸,连个园子也造不起。所有的雅好,都得钱来支撑,与其贫而乐,不如富而好礼。第五要长寿,长寿是对德行的报酬,但凡挣扎到七八十岁,都是德行圆满之人。

 

白居易是十全之人。他的被贬江州,说起来莫名其妙。宰相武元衡被地方军阀刺杀,白居易上了一道奉章,要求缉凶。这本是一时公议,但白居易是宫官,按规矩不能议论朝政,便有人趁机罗织了一些罪名,把他从朝中赶掉。这事很冤枉,自然人人要同情他。白居易到江州,刺史亲率僚属,出城相迎,那是极看重他的名声了。

 

白居易平生最杰出的诗文,有一半是在江州作的,包括不朽的《琵琶行》和《与元九书》。他在《与元九书中》谈到自己的幸运,说:

 

“诗人多蹇,如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而剥至死。李白、孟浩然辈,不及一命,穷悴终身。近日,孟郊六十,终试协律,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彼何人哉?彼何人哉?况仆之才,又不逮彼。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

 

他的话说得谦虚,其实他的诗才,不让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他又说自己的诗篇,如何令小人失色,权贵扼腕,如何万人传诵,“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这又说得骄傲了,而他有理由骄傲。自古文章为小道,到白居易这里,一种新的态度成熟了。对他来说,诗就是道,就是信心,就是归宿,用不着什么修齐治平。士人的使命,一直是治国安民,如不遵行这正道,便叫背离,虽然风雅,毕竟不是常规。而唐宋以后,文人与政治,可离可即,清则濯缨,浊则濯足,是谓从容,因为多了一条路。对那些诗才不及白居易万一的人来说,指望诗文名身,是没谱的事,不过信徒不必皆为圣徒,有信心就可以了。

 

从容,是宋人最佩服白居易的地方。白居易的生活态度,可以说是不离不即,不陷不溺,比如他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但绝不会让同情心把自己弄到狼狈的地步。中古士人有三种精神解释,儒道禅,可以利用,对白居易来说,三者何为表里,何为体用,我们完全分辨不清,有时自以为捉到了他的根本,略一思量,又觉不是。看来白居易是自成一种境界,难怪后世有人奉他为文人之宗。

 

作为一个类似教团的组织,文人有自己的仪式。宋人当中,苏轼的地位最接近白居易,但他有两件事,自以为终身之憾,一个是喝不了酒,一个是下不好棋。这就比不上白居易了,白居易是仪式的集成者,赏花,看石,饮酒,喝茶,听琴,下棋,样样皆通。“先务身安闲,次要心安适”,至于诗歌,那就看才能了。白居易的诗才,无可争议。有人说他的诗俗,其实俗务诗化之后,诗歌就是再通俗些,也没关系。■

 

原文链接《瞭望东方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考个试
后一篇:谜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