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不了
王不了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26
  • 关注人气:1,8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书之害

(2007-11-02 21:31:26)
标签:

王不了

东写西读

分类: 东写西读
偷过书吗?
 
我的几个大学同学就干过这事。那时候刚到新校区,图书馆监管松散,有人便趁虚而入:一人从窗口将书抛下,一人在下头接住。凭此“上下其手”之法,他们至少弄了五六本书。我小时偷过农家的黄瓜,挖过机瓦厂后山的红薯,抓过刘家庄的鸭,却从来不敢偷书。一直到毕业的时候我都耿耿于怀——窃书这样的雅事,我恐怕再也没机会干了。
 
那时候最想偷两本书。一是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此书贵,而且别处难得一见;另一本,就是陈平原先生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大学里我干的好事坏事都不少,可读书不多,像这本书一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更是少之又少。今年七月,我从当当网上买来这本书,暑假翻过几页。最近又将它重读一遍,感觉还是那么好——我又当了一回大学旁听生。
 
对我这样喜欢附庸风雅的读者来说,这要算难得的好书,论述精深而文字浅近,匆匆一阅,便可在闲时与人滔滔不绝,正是现学现卖的绝佳材料。此书副标题为“明清散文研究”,本是陈先生为北大文学硕士研究生所开课程,三联书店根据课堂录音整理成书,收入“三联讲坛丛书”。书分九讲,依次分析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的“为人”与“为文”。从这九位具体对象入手,“步步为营,抽丝剥茧,将自家对明清散文的感觉、体味与判断渗透其中。”陈先生的分析与论述极具吸引力,力道恰好,常有迈越常流的眼力,我辈读来自是眼界为之一新,我尤其中意其旁逸而出的“闲文与穿插”,即俗谓“跑野马”、“扯闲篇”,虽说于主旨无涉,却多有深入浅出的识见,读来饶有兴味。臧否人物、品评文章,常令人有杜甫登泰山之感。此书我通读过两遍,此外闲时翻看也多,无不读得津津有味。
 
掩卷设想,若能现场聆听陈先生侃侃而谈,其意味自然更比读书来得鲜活。惟其不得“活口”,方才退而求其次,捧读书卷解渴。上面说,此书我读过两三遍,即使再读两遍也不会厌倦的,但我决计不再通读此书。何故?借用书中所引李卓吾《党籍碑》中语:“公但知小人之能误国,不知君子之尤能误国也。”此书又引《老残游记》名言:“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犹可恨,人多不知。”好歹也算我不枉读此书,借此思路,我来说说好书之害——劣书之害,人尽皆知;好书之害,人多不知。劣书为害,无非谬传知识、荼毒性灵,但假以时日,前者犹能补正,后者亦能自知。而好书为害则既难解救,亦难自知,全因其文辞精妙、入情入理,初读时只觉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懵懂未开之际便已为之倾倒,事后一一验证,更觉深信不疑,是以自家体悟全无而被前人盘踞脑中,日后言及,往往照搬不误,甚至窃为己有,如此读书,创见何来?
 
陈先生手眼独具,见识精妙,此等高明处对学生、读者而言却也无异于甜蜜的陷阱,极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或不愿自拔。我虽无心治学,但终究不愿拾人牙慧、甚且死于前人语下。我很少读杂志报纸,因为不想成为“万金油”——什么都知道一些,什么都不深入。我又很少读鉴赏、文论等书,因为不想成为“两脚书橱”,所以,我与此书相识一场,也算意外之缘。日后人若问我,此书如何?答曰:甚好。问:如何好法?曰:好在令我悟得好书之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沙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