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格权欠妥
(2010-11-23 20:10:55)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人格权法律的转型文化 |
《检察日报》作一个法律词汇变迁的意义的专题,找了十五个让点评。我看了一下,尽管我只读了15个,还是感到社会在逐步法制化,在逐步的以人为本。比如“人身权”和“人格权”从无到有,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起作用。但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比如对人格权的解释,“人身权的一种,指公民本身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我就觉得缺些什么,至少在互联网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同时,公民在网上的人格权没有提到,比如人肉搜索是否侵犯了人格权?《现代汉语词典》还得修订。
诱供一词的出现,说明执法者和被执法者都有了同样的法律制约。诱供明显是用在执法者身上的,这说明法律对执法者是同样有约束力。
编词典的人,不是法学家,但他们收入什么法律词条如何解释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法律认识水平。比如“有罪推定”只能出现在2005的版本中,因为这时候人们开始呼吁中国的法律从“有罪推定”向“无罪推定”转型了。
这个专题创意好。
附刘洋的邮件和词条。
王老师:
敬礼!
1.
2.
3.
4.
5.
Y开头
(1)诱供
1.无
2.无
3.用不正当的方法诱使刑事被告人按侦查、审判人员的主观意图或推断进行陈述
4同上.
5.用不正当的方法诱使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按侦查、审判人员的主观意图或推断进行陈述
(2)有罪推定
1.无
2.无
3.无
4.无
5.在审判机关对被控告的人判决有罪以前,就将其当做犯人的原则。是封建制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跟“无罪推定”相对)
(3)要约
1.无
2.无
3.无
4.无
5.指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表示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向,一旦对方接受,合同即告订立。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W开头
(4)物权
1.无
2.无
3.无
4.无
5.可直接对物控制、利用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5)物证
1.通过对证物分析研究而得出的有关案件事实的证据(区别于‘人证’)
2.同上
3.对查明案件事实情况有价值的物品和痕迹,如犯罪凶器、被窃财物、现场指纹等(区别于“人证”)
4.同上
5.同上
(6)无期徒刑
1.剥夺犯人终身自由的刑罚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5.剥夺犯人终身自由并强制其劳动的刑罚
(7)未决犯
1.还没有经法院判决定罪的犯人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5.旧时指已被提起刑事诉讼但尚未经法院判决定罪的人
(8)伪证
1.无
2.无
3.假造的证据,指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或翻译人故意做出的虚假证明、鉴定和翻译(伪证依法构成伪证罪)
4.同上
5.假造的证据,指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或翻译人故意做出的虚假证明、鉴定和翻译
(9)网络警察
1.无
2.无
3.无
4.无
5.指专门打击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实施犯罪的警察。简称网警
R开头
(10)人身权
1.无
2.无
3.与公民人身不能分离而又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类
4.同上
5.同上
(11)人民警察
1.我国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也指这种武装力量的人员。简称民警
2.我国的公安人员,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简称民警
3.同上
4.同上
5.同上
(12)人民法院
1.我国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分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5.同上
(13)人民陪审员
1.我国司法机关从人民群众中吸收参加审判的人员。由人民选举或机关团体推选产生,参加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审判工作。跟审判员有同等权力
2.我国司法机关从人民群众中吸收的参加审判的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同审判员有同等权力。简称陪审员
3.同上
4.同上
5.我国司法机关从人民群众中吸收的参加审判的人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同审判员有同等权力。简称陪审员
(14)人民检察院
1.我国行使检察权的国家机关,分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5.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分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15)人格权
1.无
2.无
3.人身权的一种,指公民本身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
4.同上
5.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