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很多作家喜爱足球,今年世界杯期间,作家纷纷口头参与,让我想起去年为先锋作家“组建”的一支足球队。
先锋派在80年代就成为文学界年轻、叛逆、冒犯的一种符号,更多的更年轻的文学青年和“粉丝”(当初应该叫追随者)簇拥在这面大旗下,形成了80年代后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运动。
这三十年的文学思潮,除了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的反思文学,大约就是“先锋派”和“新写实”属于有价值的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潮,前者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有益尝试,后者则是中国作家对现实主义的成功改造。
虽然标榜先锋派的作家人数不少,但先锋派的谱系也基本明确,如果用足球队比赛的阵型来比喻的话,大约是“442”阵型“
苏童被称为先锋派的守门人,是因为和其他的先锋们相比,他属于比较温和的先锋派,他对阅读的冒犯性是次强烈的,或者说次次强烈级的的,先锋派的很多手段不是他发明的,他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远不如其他的作家(就刺激性而言,和叶兆言属于一个等级)。再一个就是进入90年代后期,先锋派的场面逐渐门前冷落车马稀,大有打烊关门之势,马原和格非当教授做学者,陈村专营网络文学,孙甘露供职于媒体,洪峰当隐士,潘军也成了影视中人,叶兆言本来就是摇摆人,90后期已成德高望重的写实元老,北村也不似当年那么激进,莫言和余华虽有新作问世,但只限于长篇,而且慢慢向现实主义靠拢,写出了《许三观卖血记》、《四十三炮》等力作。惟有苏童依旧有中短篇小说问世,而且是匀速运动,《白雪猪头》、《人民的鱼》、《伞》、《西瓜船》等短篇陆续受到好评,同时还有长篇问世。虽然不能说苦苦支撑着先锋派的门面,但让人感到一个生命力旺盛的群体并没有消失。有时候一个人的生命就意味着一个群体没有消亡。2009年问世的《河岸》就是这样一部守门之作,后来独揽亚洲文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