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非诚勿扰》的文化挑战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每个人也有被选择的可能。我们生活在这个诸多选择的时代,有时候,又别无选择。当年刘索拉说:你别无选择。我们还以为矫情,现在这不是吗?二十出头就担心自己成了剩女。
非诚勿扰,扰也是诚,不扰也是诚。不诚也扰,扰也不成。不成看似杯具,说不定还是洗具。反正都是剧,都是具。
现在如果我在北京说,我认识孟非,肯定有人认为攀附名人之嫌。别人肯定说,你怎么什么名人都认识?谁出名了,你都认识!
孟非其实出名很早了,我妈妈就喜欢孟光头的主持.,我没和我妈说,我认识孟非,我怕吓着她老人家。我和孟非共过事,那时江苏卫视有个栏目叫《走进直播室》(这个节目是《南京零距离》的前身),景志刚策划,张红生主持的。孟非和我一起担任策划,他还在一线拍镜头,到后来就直接担任《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一炮蹿红。这,有点像崔永元。
孟非当主持的劣势很多,非科班出身,普通话的南京味不淡。但孟非的长处是反应快,机敏,而且是南京话的冷幽默。我在南京生活工作多年,南京话不会说,在我工作的江苏作协只有两人说南京话,当然南京式的幽默也没学会。但是,我私底下还不服气,这南京式的幽默能走全国吗?郭德纲代表北京,赵本山代表东北,全国人民能接受,都是北方话,周立波代表上海,有些人不懂上海话,妙处就少了些,眼见郭德纲、赵本山全国巡回,周立波基本上固守上海大本营,有局限。
孟非没用南京话说,我听过孟非说的南京笑话,很有味道。但如果用南京话说,《非诚勿扰》会让很多人听不懂,但孟非把南京话的冷幽默恰如其分在节目中表现出来,再加之节目本身设置的用心,收视率高也就自然了。
《非诚勿扰》是婚恋节目,很难翻出新的花样来。这一次孟非和他的团队,将这个婚恋节目壳装进了很多的内容,选秀,Pk,辩论,时尚,尽容其中。形式上,有访谈,有记录片,有才艺表演,还有心理分析。可以说当下电视的主要收视元素在《非诚勿扰》中都得到整合和编排。
当然,收视率高的原因还是借帅哥美女来言说社会问题,这其中说到房价,说到职场,说到赡养老人,讨论爱情的价值,讨论自由和个性。讨论丁克和人的天责,有文化,更娱乐。当然,还是为南京作了广告,为南京的美女作了广告。因为女嘉宾大都是南京的,人家以为南京的女孩都像电视上的那么才貌双全、伶牙俐齿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婚恋节目基本都是男权中心的,女性被看,而《非诚勿扰》男人成为被看被打分的对象,有点意思。
当然,观众看的还是那些漂亮的女嘉宾,喜欢的是漂亮的女嘉宾。希望他们终成眷属,又不希望她们过早离开,当然更不希望她们红颜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