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浪微博做广告
(2009-11-10 23:34:26)
标签:
微博礼物文化 |
病句连篇,丑态百出。
病句一:但上海的物价局和工商局好像也没人不上微博,声讨完了,看了也就完了。(语焉不详)
病句二:因为吝啬天价上网费。(夸张过头)
病句三:一下子看到上海女作家任晓雯的微博。(“一下子”何意?)
病句四:任晓雯的“传说”大概能代表一部分上海人对北京的想像,(任晓雯的“传说”,此话怎么说?)
病句五:北京人现在关心更多的是美国人,不太关心北京以外的事,(美国人都在北京城里?)
病句六:“仇沪”其实是羡慕的极端。(极端的羡慕何以就变成了“仇”,什么逻辑?)
病句七:近来几次去上海以及和上海朋友的接触,(“以及”两字是多余的)
病句八:不是那些穷的掉渣、土的掉渣刘姥姥。(“的”、“得”不可混用,老师没教过你吗?)
病句九:以据我在北京的十年经验说北京人仇沪是误读,(“以据”应为“依据”,你怎么做编辑啊?)
以此质地,有何脸面混迹于文场?还是什么编辑,误人子弟也!放聪明些,还是进坟场吧。